時政|經濟|社會|熱圖|專題|節會|人事變動|地方企業|文化 •  旅游|
    中國在線>專題>2011專題>新聞媒體 “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中國日報走基層
    堅定?擔當?務實——追記農村基層干部的優秀代表陶應全
    2012-05-22 13:07:47 來源:中國日報云南記者站

    打印文章 發送給好友 分享按鈕

    堅定•擔當•務實——追記農村基層干部的優秀代表陶應全

    陶應全的出事地點

    堅定•擔當•務實——追記農村基層干部的優秀代表陶應全

    陶應全的妻子和兩個女兒

    在祖國的西南邊陲云南,在大山深處,有一位基層共產黨員,任職9年來,他心系群眾、腳踏實地,帶領群眾投工投勞,修道路、建公房、改電網、擴池塘。今年3月26日,他在組織實施抗旱飲水工程時,遭遇土方坍塌,不幸遇難。他就是云南華寧縣青龍鎮糯租村委會綠塘子村民小組組長年僅39歲的陶應全。

    山高、坡陡、缺水,是綠塘子村面臨的實際。從華寧縣青龍鎮沿著崎嶇的山路前行,由于長期干旱,汽車駛過揚起一陣塵土,上坡下坡再上坡再下坡翻過幾座山嶺才到綠塘子村。茫茫大山,很難看到幾戶村落。

    用生命換來山泉水

    記者來到陶應全的事發地點,青龍鎮糯租村黨總支書記李德生深刻記得,3月26日上午10點左右,陶應全正在指揮開轉載機和挖機的駕駛員鋪設涵管,就在這時,有碎石滑落,他提醒村民小心,但話音剛落,他上方的土石方就滑落下來。陶應全大喊:“塌方了,快跑”。2個駕駛員跑走了,而他被坍塌的土石埋住……

    李德生回憶說,“沙土從19米的高處沖向陶應全,瞬間就到了他的腰間?,F場人員立即施救,用手急忙刨土方,其他村民聽到廣播通知后,也爭相趕到了現場,參與到了救援行動里,鎮上的主要領導聞訊后和救護車也相繼趕到?!?/p>

    數分鐘后,被同伴救出的陶應全還有微弱氣息,他依然牽掛著全村的飲水工程,叮囑大家:“不要停下來,繼續干。”20多分鐘后,他離開了人世。

    綠塘子村47戶人家170多口人,由于地表水污染,池水變差,群眾吃水一直是老大難問題,村里流傳著一句話:“綠塘子,綠塘子,山高路遠水難吃”。

    2009年入秋以來,云南遭遇了持續干旱,綠塘子村變得更加干渴:村子附近水源枯竭,兩個塘子蓄水短缺,幾乎成為黃土坑。面對日益嚴峻的旱情,陶應全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找水、引水,成了綠塘子村迫在眉睫的事。近三年來,陶應全每年都要帶領群眾披荊斬棘,在山林中穿行,尋找穩定水源。今年3月,在離村莊6公里的地方,找到了一股較為理想的水源。找到水源點后,他自己墊錢買管子,發動群眾投工投勞引水進村。為讓群眾早日喝上泉水,引水應急工程施工20多天,他每天早上7點出門,晚上9點才回家。

    從2004年上任到去世,陶應全把大多數時間交給看工作,交給了大山,交給了人民。引水工程期間,陶應全七十多歲的老母親腰部摔傷,他把母親送到醫院辦好手續又回到了村上,就連小女兒生病住院20多天,他天天守在工地,沒時間去照看。

    綠塘子村村民陶應才說,“原來村里沒水吃,要到5公里外的水源地拉水,有的人家用拖拉機,有的人家用馬拉或人背?,F在村子里吃水有了保障,不但解決了人畜飲水,蔬菜、烤煙等生產用水也有了保障?!?/p>

    在陶應全離開五天后,后續工程在縣、鎮兩級的領導下,成立了專業施工隊,增派了人員、增設了挖機,加班加點的工作,經歷了大小幾十次的塌方,3月31日,陶應全計劃使用百余年的涵管終于架通了。水管安全的穿過涵管,裝滿甘甜的泉水,流進了村子里。

    舍小家顧大家

    走進陶應全的家,他的妻子——29歲的蘇麗瓊仍然沉浸在悲痛中,她想象不到,與她共同十年的丈夫突然離開自己、兩個年幼的女兒和81歲的老父親。

    結婚9年來,陶應全很少顧家,天不亮就起床,天黑才回來。每次看到他拖著疲憊的身子回來,蘇麗瓊既埋怨又心疼。

    蘇麗瓊回憶說,2003年2月,她和陶應全結婚,那個時候,生活比較困難,日子過得緊巴巴,家里的大事小物都由陶應全操持,重活累活也由他一個人全包,蘇麗瓊在家里煮煮飯、喂喂豬雞,那段時間,覺得自己很幸福。

    蘇麗瓊告訴記者,“2004年4月,陶應全被村民選為小組長,他自從當上小組長后,在外辦公事的時候多了,在家做活計的時候少了,就連以前接送大女兒上學的次數也因為工作忙而越來越少,主要精力大部分放在了村里的事情上,即便是在農忙時節,也只能等到村里的事忙完了才能幫我做點活計?!?/p>

    “記得有一個早上天還沒亮,迷迷糊糊聽見外面打雷下雨,陶應全一下子從床上爬起來,衣服都沒穿好就要出去,當時電閃雷鳴,狂風暴雨,我都覺得十分害怕,我問他要去哪里,他說,去看看公路是否被雨水沖壞!” 蘇麗瓊眼里噙著淚水。

    陶應全總是力所能及地幫助村里的老人、殘疾人。2008年家里花了4600元買了臺微耕機來耕地,幫助70多歲的沈桂蘭老人干活。村里的低保戶呂家福家中的山墻被大雨沖倒了,陶應全知道后立刻去鎮上買來磚瓦,組織大家幫呂大叔修好了受損的房屋。2009年,因智力殘疾而陷入貧困的陶立偉家的房子漏雨,應全把自家攢著準備蓋房子的錢拿來買了六十片石棉瓦,幫陶立偉修好了房頂。

    村民曾福友說,“他多數一個人干,干不了的活才會叫村民幫忙,從不驚動群眾。

    陶家在村里不算富裕,陶應全任村民小組長每個月僅有150元的工資,為了蓋家里的新房,還欠了五六萬元外債。

    陶應全家里有十多畝地,種的是烤煙和香椿,一年的純收入有2——3萬元。去年10月,鎮上的烤煙收購都結束了,陶應全家還有6窯的煙沒烤,損失了一萬多塊錢。

    從2004年開始,陶應全就帶領全村人自力更生、澆灌村內道路、建設科技文化活動室,帶領全村人民種植烤煙,發展香椿種植。村民的生活一天天好起來,人均收入從2004年的2360元,增加到去年的5630元,增加了3270元,20戶農戶蓋起了新房,34戶農戶購買了拖拉機和摩托車。

    九年來,陶應全雖然沒有做過轟轟烈烈的大事,但是,烤煙育苗、護林防火、化肥采購,樣樣都操心;修溝鋪路、紅事白事、吃飯穿衣,樣樣都關心,為了大家的事累壞了身體,也操碎了心。尤其是2010年大旱以來,為村里面找水的事他一直掛在心上。

    踐行云南精神

    2008年7月,陶應全加入中國共產黨,是綠塘子村最年輕的黨員。他牢記入黨時的誓言,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村民小組長,最最基層的干部,中國最最小的官兒,他們在紅土高原的大山最深處,在陡峭貧瘠的旱地間奔忙著,時刻思索著如何用自己微博的力量抗擊連續3年的旱魔。

    陶應全遇難后,綠塘子、小井村兩個小組的300多名群眾自發組織起來,有的挑砂、有的扛石,有的運土,并自發捐款11560元,為他立一塊石碑。

    紀念碑上這樣寫著,“……應全為人正直,樂于助人。2003年村民選舉擔此重任,因連續四年干旱,我村小組人畜飲水困難,他于2012年3月26日帶領村民抗旱救災,為解決人畜飲水,特到本村大白路安裝水管……,為民因公獻身,把自己年輕的生命,投入在抗旱救災的偉大業績中,全體村民老幼致以沉痛悼念。”

    云南省委書記秦光榮作出重要批示,稱贊他是一個“一心為群眾,很少照顧家。平時話不多,很有責任心。對人非常好,大家支持他”的好組長,是農村基層干部的優秀代表,也是彰顯“高遠、開放、包容”高原情懷、“堅定、擔當、務實”大山品質的云南精神的突出代表。

    在連續三年大旱的背景下,陶應全正是以他平凡的實際行動,默默詮釋著山里人不等、不靠、不要的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云南精神。

    來源:中國日報云南記者站(記者 李映青 郭安菲) 編輯:寧波


    新聞熱搜
     
    商訊
    專題
    聚焦2015地方兩會
    2015年地方兩會大幕拉開。>> 詳細

    各地新聞
    有人看到乘坐海軍護衛艦前往吉布提的中國公民在艦上吃著N菜一湯,還喝著小啤酒,水兵們卻在吃罐頭,吃咸菜,頓時爆發了。>> 詳細
    點擊排行
      體育總局:反對一些地方用足球替代其他體育項目
    致外逃貪官的一封信:如果還任性,那你太傻太天真
     
     
    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吞精| 中文字幕在线资源| 中文字幕日韩精品在线| 国产高清无码视频|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古装片| 欧美日韩中文国产va另类电影 | 国产欧美日韩中文字幕| 日韩少妇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无码 | 区三区激情福利综合中文字幕在线一区 | 亚洲人成无码久久电影网站| 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电影| 中文无码人妻有码人妻中文字幕| 中文亚洲AV片不卡在线观看| 国产无码区| 丰满熟妇人妻Av无码区| 日韩AV无码久久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成人片在线观看无码| 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乱码在线观看|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一区 | 久久中文字幕人妻丝袜| 免费AV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久久精品无码午夜福利理论片 | 午夜无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人妻AV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 久久中文字幕人妻熟av女| 久久男人Av资源网站无码软件| 中文字幕无码人妻AAA片| 亚洲欧美成人久久综合中文网 | 亚洲无码精品浪潮| 免费无码毛片一区二区APP| 无码内射中文字幕岛国片| 亚洲中文字幕不卡无码| 一本一道av中文字幕无码| 制服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国产| 99精品人妻无码专区在线视频区| 久久午夜无码鲁丝片秋霞| 亚洲人成影院在线无码按摩店|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去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