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中國兩會恰逢“十一五”和“十二五”時期交會點。如何在“十二五”開局之年為中國未來發展描繪一幅絢麗藍圖,與會代表委員關心,普通百姓關心,也吸引了全世界關注的目光。
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一些海外專家學者和媒體人士積極評價中國近年來取得的發展成就,對于“中國發展模式”和即將出臺的“十二五”規劃提出真知灼見。
“中國發展模式”成功
哈薩克斯坦首任總統基金會世界經濟和政治研究所國際中心主任圖列紹夫:從2006年到2010年短短幾年間,中國人均GDP取得大幅增長,這是了不起的成績。
布魯塞爾自由大學當代中國問題研究所所長古斯塔夫·蓋拉茨:中國經濟上的成功不容置疑,中國政府的經濟刺激計劃是世界經濟走出低谷的主要幫手。中國在未來發展潛力巨大。
美國《美華商報》社長周續賡:中國應對全球金融危機的措施非常正確。首先是產業結構調整,加大了高新技術產業的投資;另外,解決了令許多發達國家頭疼的失業問題,充分說明了中國政府應對金融危機的超常能力。
日本《中文導報》社長兼總編楊文凱:2010年,中國GDP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國家綜合實力和國際影響力進一步提升。中國已與世界經濟融為一體,世界經濟也離不開持續成長和壯大的中國。
菲律賓《世界日報》主編侯培水: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在經濟領域取得的輝煌成就有目共睹,這不僅是中國人民的驕傲,也是中國對全球經濟發展的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