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輪驅動”下的新醫改——我國深化醫改進入“深水區”
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是“五個齒輪”相互咬合聯動的系統工程——這是衛生部部長陳竺對醫改的形容。
經過兩年的大力推動,我國在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基本藥物制度、基本醫療服務體系、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以及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等五個方面均取得進展。
2011年,是完成深化醫改五項重點改革三年任務的“沖刺”之年。在“五輪驅動”下,深化醫改各項任務也逐步進入“深水區”。
醫保能否提高保障水平?報銷最高限額不低于5萬元
我國已有12.6億人參加各類醫保,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基本實現全民覆蓋。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吳明說,基本醫保制度是醫改五項任務中成效最為突出的一項。但是我國醫保還是低水平,下一步醫保制度建設一方面要提高保障水平,另一方面要采取措施規范醫療行為,控制不合理的費用上漲。“最終要把投入的錢用好、用到位。”
吳明委員的這一建議,在《醫藥衛生體制五項重點改革2011年度主要工作安排》中得到了回應:
——城鎮居民醫保、新農合政策范圍內住院費用支付比例力爭達到70%左右。所有統籌地區職工醫保、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政策范圍內統籌基金最高支付限額分別達到當地職工年平均工資、當地居民年可支配收入和全國農民年人均純收入的6倍以上,且均不低于5萬元。
——進一步提高籌資標準,政府對新農合和城鎮居民醫保補助標準均提高到每人每年200元,適當提高個人繳費標準。
——發揮醫療保障對醫藥費用的制約作用。改革醫療保險支付方式,大力推行按人頭付費、按病種付費、總額預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