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上也應有‘孔子學院’”——政協委員馮軍四提議建立海外“孵化器”
“關于建立海外孵化器的提案,我今年是第四次提了。”
正在此間舉行的全國政協十一屆四次會議上,全國政協委員、愛國者數碼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馮軍有些激動地說。
激動,緣于他心中那份特有的“孵化器”情結——
伴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磕磕碰碰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馮軍就是有關部門設立的海外孵化器的受益者:“我們特別感謝科技部,科技部在新加坡有個火炬中心,2003年我們作為第一批成員入駐,中心幫我們走出了第一步。現在愛國者在新加坡已經穩穩站住了腳跟。但我們在法國設的分公司,就發展得很不順利。”
“大企業走出去,有實力、有品牌的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也應該走出去。”馮軍委員說,因為走出去的初期,中小企業具有船小好掉頭、適應能力強的優勢,成功的概率反而比大企業高。
“但是中小企業初期走出去時都很迷茫,要了解當地市場需求,做好研發、服務、品牌、信譽等工作,需要政府的幫助。” 馮軍說,韓國在華設多家中小企業服務中心,意大利在華設有品牌推廣中心,這些孵化器都幫助外國品牌實現了在中國的成功落地,“我們也應該由國家出面,整合有關部委的資源,建立海外孵化器,幫助更多中小創新型企業和品牌型企業走出去。”
馮軍的提案引起了有關部門的重視——商務部已在全球15個國家建立了19家境外經濟貿易合作區,但多設在發展中國家;外交部在全球使館派有商務參贊,但因其主要為大型企業服務,服務中小企業方面明顯不足……
今天,這位多次以“全球青年領袖”身份受邀參加達沃斯論壇的政協委員繼續呼吁:“應整合部門資源,設立統一的海外孵化器,為企業走出去提供系統解決方案,幫助有技術有品牌的民族企業到全世界去創造價值,走出最困難的第一步。”
為此,馮軍向大會提交了“關于加速走出去,在發達國家和新興國家建立海外孵化器”的提案。在提案中,馮軍委員建議整合商務部、外交部、科技部、貿促會等部委資源,在發達國家和新興國家重點城市建立一批中國企業海外孵化器,依據納稅額選擇一批入駐企業。
“我們在文化上有孔子學院,孵化器就是經濟上的‘孔子學院’。”馮軍委員說,通過建設海外孵化器,在有可能的情況下,鼓勵孵化器中的中國企業盡量多地使用人民幣作為國際結算貨幣,還可以幫助孔子學院學生就業、增強中國軟實力。
“我希望更多的海外孵化器能早日建立,幫助更多的中國企業在全世界‘落地’,既為全世界消費者創造價值,也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出貢獻。”馮軍說。
來源:新華網(記者:李斌、史競男)編輯:孫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