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轉變”是關鍵
要順利實現“十二五”規劃各項任務目標,根本途徑在于加快科學發展的步伐。代表委員們表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推動科學發展的必由之路。未來5年,關鍵要在“加快轉變”上下功夫、見實效。
從現在起,距離2020年只剩下不到10年時間了。一些代表委員在審查審議討論中談到,黨的十七大提出的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新要求中,一些總量目標相對容易實現,但涉及經濟結構調整、經濟增長質量、社會事業發展的目標實現難度較大,解決不協調、不平衡問題尚須付出更加艱苦的努力。
“不轉型就沒有出路,不改革就沒法轉型。風調雨順、舒舒服服對長遠發展不是好事,痛下決心以改革促轉型,發展之路就越走越寬廣。”浙江飛躍集團董事長邱繼寶代表深有感觸。
為確保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取得實質性進展,“十二五”規劃綱要草案明確提出:堅持把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作為主攻方向,堅持把科技進步和創新作為重要支撐,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作為重要著力點,堅持把改革開放作為強大動力。
“這五個堅持,既是轉變方式的路徑,更是一種倒逼機制,加快轉變,已經時不我待。”邱繼寶說。
早轉主動,能夠實現更好更大的發展;晚轉被動,付出的代價大,對發展全局的影響大——這是代表委員們的共識。
山西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申瑞濤代表說,針對第二產業畸重,第一、第三產業比重較小的經濟結構,山西實施“十二五”規劃,“就是抓住增長方式轉變這個關鍵,從以往投入型增長向技術型增長轉變,走技術進步、產業升級、效率提高的路子”。
“進一步加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要將技術創新,尤其是關鍵核心技術的突破作為產業發展的立足之本。”圍繞產業轉型,全國政協委員賴明一語中的。
對這一觀點,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省長李學勇不謀而合:作為經濟大省的江蘇省,謀求通過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實現新的華麗轉身,以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為目標推進產業創新,加快產業轉型升級,發展創新型經濟,建設創新型省份。
代表委員們注意到,未來五年,我們要推動經濟盡快走上內生增長、創新驅動的軌道。調整優化產業結構,防止盲目投資和重復建設,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同時,對改造提升制造業、加快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大力發展服務業、加強現代能源產業和綜合運輸體系建設等作了具體部署。
“這些舉措抓住了當前結構失衡的要害,關鍵在于痛下決心,狠抓落實。”民建中央副主席辜勝阻代表說。
全國政協常委、國家發改委原副主任王金祥提出,要特別關注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從規劃引導、統計監測、布局優化、重點突破等方面進行系統的協調部署。
針對我國生態環境形勢嚴峻、部分地區生態環境惡化這一群眾反映強烈、影響科學發展的突出問題,代表委員們表示,未來五年,必須著力推進經濟發展質量、生態環境質量和人的生活生命質量共同提升,增強發展的全面性、協調性和可持續性。
為此,上海市環保局局長張全代表認為,要把環境保護工作作為衡量“調結構、轉方式”成效的重要指標,積極發揮環境保護對“調結構、轉方式”的促進推動作用。
形勢逼人,不進則退。“科學發展提供導向,轉變方式路徑明確,‘十二五’發展之路由此更加光明、更值期待。”重慶市發改委主任楊慶育代表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