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居民的收入增長將增強購買力,從而增加居民消費,這是人們所樂見的現象。由于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保持同步,也就是說,消費者購買力增強同時,生產力也在提高,因此,其不會對供求關系和產品價格產生明顯影響。
影響產品價格的重要因素是供求關系,成本因素的影響并沒有人們想象得那么顯著。以中國的白色家電業為例,近些年行業員工工資上漲幅度較大,但相關產品價格一直保持穩定甚至還有所下降了,這主要緣于生產率的提高。
經濟學上的研究認為,在供大于求、競爭激烈的市場,產品價格提高的空間極為有限;而在供不應求、競爭不充分的市場,成本因素對最終價格的影響并不顯著。
“因此,從中長期看,工資成本的提高對中國產品價格的影響將是緩慢、溫和的。”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部研究員張立群說。
他認為,工資水平提高,最主要的影響是推動中國企業加速轉變發展模式,進一步提高生產效率、品牌競爭力,通過科技進步、管理創新、勞動者素質提高來消化工資成本上升的壓力。
至于“兩個同步”將導致中國向世界“輸出通脹”,受訪的經濟學家均表示這種“臆測”是無法成立的。
由于目前的“中國制造”主要是外商投資企業主導的加工貿易產品,工資成本在最終價格中占比極小,即使隨著工資成本的大幅提高,更大可能也是逐步擠壓國外供應商、零售商所享受的超額利潤,而不是導致產品價格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