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限風光在路上
“探訪湘江邊最美村鎮——全國知名網絡媒體走基層”大型聯合采訪活動啟動

聯合采訪團出發前合影。本報記者 郭立亮 攝

全國知名網絡媒體與衡陽大學生村官“共話湘江邊最美村鎮”座談會在衡南縣云集鎮舉行。本報記者 郭立亮攝
村鎮,是偏遠,是基層。如今,他們走向前臺,走進我們的視野。今天上午,由湖南省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和湖南日報報業集團聯合主辦的“探訪湘江邊最美村鎮——全國知名網絡媒體走基層”大型聯合采訪活動正式啟動。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蔣作斌出席啟動儀式,并為聯合采訪團授旗。
省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主任鄒學明,湖南日報報業集團黨組書記、社長覃曉光,黨組副書記、總編輯董岳林出席儀式。
2011年,由湖南日報報業集團主辦的“探訪湘江邊最美村莊——全國知名網絡媒體走基層”大型聯合采訪活動成功舉行。報道推出后,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周強對活動作出批示:“探訪湘江最美村莊系列活動,探尋了湘江之源,展現了湘江之美,揭示了湘江之魂,進一步激發了廣大群眾對湘江母親河關愛之情和對湖湘文化自豪之感。望將此項活動不斷引向深入。”
今天啟動的“探訪湘江邊最美村鎮——全國知名網絡媒體走基層”大型聯合采訪活動是去年活動的繼續和提升。本次采訪活動將以湘江沿線的村鎮為主要對象,用平凡的人物和村落故事的形式記錄湘江、湖南的大美,展示我省近年來經濟、社會發展的巨大變化,展現沿湘江村鎮和人民筑夢“東方萊茵河”的壯麗畫面。
來自人民網、新華網、中國日報網、新浪、騰訊、搜狐、網易等全國知名網站,以及湖南日報、湖南衛視、湖南人民廣播電臺、湖南經視、三湘都市報、華聲在線等媒體近30名編輯、記者參加了啟動儀式。儀式結束后,他們將深入湘江所流經的永州、郴州、衡陽、婁底、株洲、湘潭、長沙、岳陽等8市的24個村鎮,進行采訪,將“最美村鎮”里最鮮活的見聞、最動人的故事奉獻給廣大讀者和網友。
本次大型聯合采訪活動由湖南遠見集團提供全程支持。
行走在田野中的青春
——全國知名網絡媒體與衡陽大學生村官共話“湘江邊最美村鎮”座談會側記
本報記者 彭彭 朱章安
在城市被熙攘浮躁的追夢者填滿時,被三湘兒女稱為母親河的湘江邊有這樣一群年輕人,他們把青春種在黃色的土壤里,他們把汗水灑在烈日的田埂上,他們懷揣理想,重新回到父輩始終眷戀的土地,他們是大學生村官。
7月10日,作為“探訪湘江邊最美村鎮——全國知名網絡媒體走基層”的第一站,網絡媒體人來到衡南縣云集鎮,聽這里的大學生村官講他們村的故事。
一
講臺上6張年輕的臉龐一字排開,他們是來自衡南縣、常寧市的6名大學生村官。年齡最大的王麗裙27歲,最小的是1989年生的夏璐,卻已經是“官齡”3年的花江村黨支部副書記。
用衡南縣縣長徐友灼的話來說,這些年輕人能夠扎根農村基層實屬不易,不說別的,首先與村民語言溝通就是大問題,其次是要面對許多生活習慣上的不便。沒有公共食堂,不通自來水,出門只能坐“11路”車——用雙腿走,在日頭毒辣的晌午走村串戶那是常有的事。
“‘留動時代’,精心阿護‘留守未來’。”衡南縣三塘鎮三元村大學生村官謝福利發出這樣強烈的呼吁。謝福利的父母早早外出打工,他從小就是留守兒童,深感留守兒童的未來令人擔憂:“情感空巢”、“教育空巢”、“安全空巢”。當上村官后,他懷著對留守兒童特殊的感情,盡力為農村的留守孩子們辦實事:建立活動之家,讓留守兒童找到“溫暖”;引導心理健康,讓留守兒童找回“純真”;加強學習輔導,讓留守兒童找到“班級”;引導社會關注,讓留守兒童找回“微笑”。
二
站在我們面前的年輕人名叫夏璐,面龐干凈斯文,說話時渾然不覺自己的眼鏡鏡腳掉了一只。他是咸塘鎮花江村黨支部副書記,今年是他擔任村官的第3年。回憶起就任之初,夏璐印象最深的是村里的建材廠和礦產加工廠,整日機器轟鳴,“天空是灰蒙蒙的,云朵像鉛塊一樣沉重。”
為了改善村里環境,夏璐向村支兩委提交了整治環境策劃書,逐個走訪村里16家企業,在人員密集地建起垃圾池,搜集網絡資料編纂《環保小知識》手冊免費發放給村民。如今,村民的環保意識增強了,村容村貌發生了大變化。
胡雄2009年開始擔任太子塘村支部書記助理,烤煙是這個村的支柱產業,在推行煙葉連片種植的過程中,有些村民思想觀念難以轉變,寧愿把土地閑置,也不愿意把土地進行流轉,造成成片種植計劃難以實現,他就挨家挨戶做工作,談感情,講政策。3年過去,全村種植煙葉達300多畝,年出售優中等煙葉近千但,人均增收1500元。
“這些大學生帶來的最大變化就是理念和觀念的轉變,他們用知識的力量正在悄悄改變著村莊的面貌。”對這些勇敢的年輕人,衡南縣縣長徐友灼言談間不乏欣賞與欽佩。
三.
“我也曾年輕過,和你們走過的路也差不多。年輕的朋友們,努力吧,路就在自己腳下,機會總是給有準備的人。”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蔣作斌也被這些年輕人訴說的故事深深打動,說出詩一樣優美的鼓勵。
“美女村官”洪山村黨支部副書記周園園已任職兩年,“村干部的熱情感染了我,村民的質樸融化了我,讓我從一個思想單純的學子,成為一名懂得如何與村民交往的村官。”
而許桂華將繼續在距離湘江不到一千米的寨子村里,耕耘他“生態文明村”的夢想。而在他就職的兩年內,寨子村的森林覆蓋率已達到85%以上。
這樣涂抹在大地上的青春,這樣奔波在勞頓中的青春,這樣行走在田野中的青春,也許不夠靚麗,也許不夠繽紛,但這是生長在土地中的青春,生機勃勃,始終向上!
來源:湖南日報 編輯:張少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