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腿腳有殘疾,但我會修車,想問問你們單位有沒有適合我的工作?”5月10日,一位殘疾人出現在通化市就業招聘市場。在殘疾人就業招聘會現場,一位聾啞女孩子找到了一份打字的工作。她興奮地比劃著:“我也能自己掙錢養活自己了。”在全國第22個“助殘日”前夕,記者對通化市開展的“助殘行動”進行了采訪。
5月11日,通化縣大泉源鄉政府會議室里,濟濟一堂,座無虛席。通化市殘聯農村“帶傳培訓”工程農業實用技術培訓班在此舉行。講臺上,農業技術老師正在講授家兔養殖技術,幻燈片課件配合,圖文并茂。講臺下,滿負希望的殘疾人聽得更是仔細,生怕漏下一個細節。“聽了杜老師的課,給我增加了信心,她介紹的幾個兔子品種,都很好養活,我家也想發展點兒。”建設村56歲的張德鳳帶著27歲腿腳和智力都有些殘疾的兒子前來聽課。
據通化市殘聯工作人員姚銀鵬介紹,近年來,通化市加大了對殘疾人幫扶的力度,每年都組織開展招聘和培訓等,通過這些行之有效的措施,通化市殘疾人就業形勢越來越好。
正如小姚所言,走進通化縣天宏手工藝品制造公司松花硯制作車間,只見磨制的機器飛速地轉著,工人們正在認真地操作著,不一會兒一塊塊天然的松花石料就變成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藝術品。腿腳殘疾的總經理王艷秋介紹說:“我原來開了家小旅店,有了點積累,就想發展得大一些。我的想法得了殘聯的扶持,幫我成立了這個公司,并為我爭取了150萬元的無息貸款,現在公司年收入能達到300多萬元。”“她發展了后,又回饋社會,自己成立了通化縣殘疾人職業技能培訓基地,每年都培訓殘疾人160多人,還積極幫助實現就業。僅她的公司就招收了30名殘疾人。”通化縣殘聯工作人員介紹說。
在大泉源鄉建設村食用菌基地,殘疾人李艷在大棚里正領著幾個婦女在裝菌袋。她也是通過參加殘聯食用菌養殖培訓,在殘聯的支持下,發展了12個養殖大棚,每年收入10萬元。
在建設村,綠油油的牛心頂子山上。55歲的老董看著自己的一片榛子苗,喜悅之情溢于言表。原來,老董的兩個哥哥都有殘疾,一直沒有成家,由老董養活,生活很拮據。前年,老董在殘聯的支持下,帶著殘疾哥哥發展大榛子栽植業。還與40多個農戶、10位殘疾人成立了合作社,栽植大榛子200多畝,預計明年就能見效。郁郁蔥蔥的大榛子苗木,托起了老董幸福生活的新希望。據通化市殘聯工作人員介紹,目前,全市已培訓農村殘疾人5082人,實現農村殘疾人相對穩定就業28000人,自培或委培城鎮殘疾人1020人,全市新增城鎮就業殘疾人2400人。
來源:中國日報吉林記者站 (記者 丁陸洋) 編輯:許銀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