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
“屏幕奴隸”無時間充電 缺深入溝通影響交際效率
這種“無意識加班”會帶來什么影響?
“在移動互聯時代,等人、公交上、上洗手間……都是黃金時間。”資深互聯網觀察家、評論人丁道師表示,移動互聯網帶來了極大的方便,甚至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和生產方式,對工作影響最大的是實現了真正的移動辦公。
“不過移動互聯網在方便我們的同時,又把我們‘綁架’了。”丁道師表示,休閑時間更多地被移動互聯網上的娛樂軟件占據,在現實中卻很少動彈,運動的能力被扼殺了。同時,當大部分閑暇時間被“綁架”,抽不出時間學習和充電,扼殺了我們學習的能力。丁道師認為,這還沒有把隱性加班,以及手機對人輻射和視力等生理上的影響算進去。丁道師認為:“移動互聯網方便了我們,但事實上我們正逐漸成為它的奴隸,而不是主人。”
而重慶麗達律師事務所副主任律師段勤表示,白領的這種隱性加班,如果單位沒強制要求,并沒有違反勞動合同法。如果受工作壓力而長期處于“無意識加班”狀態的白領,可以保留好記錄,酌情向公司申請獲得加班工資。
“工作應該有張有弛,如果一直繃著保持工作狀態,久而久之,就會產生職業倦怠,甚至產生抑郁、強迫等精神疾病。”楊東表示,如果大量碎片時間都被工作占用,跟家人的溝通就會減少,處理不好會造成家庭矛盾,使工作和家庭生活不平衡。
重慶著名社會學家譚剛強表示,移動互聯網的新工具,使人們上下班時間沒有了明確的界限,會使家庭結構的穩定性受到沖擊。移動互聯網的交流都比較簡短,有時候甚至就只是問候,如果長期這樣與朋友、同事交流,減少了面對面的碰撞,會缺少深層次的溝通,將影響交際效率。譚剛強表示,過度依賴移動互聯網,減少了人們鮮活的社會化的生活,會對企業和社會組織產生影響。丁道師也認為,人與人的溝通更多地依賴網絡,真實距離反而被拉遠了。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周孝正表示,“無意識加班”肯定會對工作和生活產生影響。不過,他表示,如果受影響人群的數量不大,不會對社會造成影響。
對策
克服強迫心理
避免被“綁架”
面對“無意識加班”帶來的種種影響,我們應該如何應對?
“從無意識加班這種普遍現象,我們可以看到,移動互聯網使人們的工作狀態已融入生活當中。”西南大學心理學部教授、部長助理楊東表示,要處理好移動互聯網帶來的工作壓力,企業應該形成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氛圍,上司盡量不要打擾員工的休息時間。“有的工作比如危機處理,需要員工隨時待命,但不要放在一個人身上,可以安排幾個人分時段來處理。”楊東認為,這可讓員工有休息調節的時間。
“當然,工作壓力對每個人的影響不同。”楊東表示,有些人精力旺盛,工作壓力反而讓他處于一個很好的狀態、很充實。“我調查研究發現,這樣的人,會經常主動加班,往往都能走上管理層的職位。”楊東認為,這類人把工作當作生活的一部分,本身并沒有因為工作造成強迫、焦慮、抑郁等心理,對自己的職業生涯很有幫助。
不過,楊東稱,對有強迫傾向的,長此以往可能會心理失調,應及時調整心態,下班后盡量不要處理工作事務。楊東說:“在國外,人們工作和生活有一個很好的平衡狀態。目前,我國的經濟發展還達不到那樣的水平,就需要自己有意識地調節兩者的平衡。”
丁道師認為,人們需要加強自控能力,去利用好移動互聯網這把“雙刃劍”,避免被“綁架”。(重慶商報 首席記者 劉敏 實習生喬貴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