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協委員建議大連建設飲用水海水淡化儲備基地
大連是一個淡水資源嚴重短缺的城市,人均淡水資源量為全國平均水平的1/4,經濟較發達的金州以南地區有時甚至只有1/20。時值2011年度大連市兩會,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建議,及早規劃建設飲用水海水淡化戰略儲備基地,以更好地應對未來有可能發生的大旱。
政協委員欒玉瑄說,目前大連應對各種災害的應急預案,防火、防震、防臺、防汛、防風暴潮等方面相對完善,而應對百年一遇旱情的城市供水預案相對欠缺。
2010年春季我國南方五省發生了200年一遇的干旱,給當地群眾的生產生活造成了極大的困難,很多牲畜被活活渴死。東北地區的降雨量和淡水資源遠不及南方,如果氣候反常導致百年一遇的旱災發生,對大連的影響將是嚴重的。
據介紹,多年來大連市投入大量資金從北部的碧流河、英納河、大伙房水庫等水源地向市區引水,同時積極利用海水淡化獲取淡水資源,很好地解決了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用水需求。
大連市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向政協大連市第十一屆委員會第四次會議提交的資料表明,隨著遼寧沿海經濟帶開發開放和全域城市化建設,大連地區經濟和社會迎來了新的快速發展,淡水資源的供需矛盾將進一步顯現。據預測,到2020年,在正常降雨年份下,加上大伙房水庫竣工后每年向市區提供3億立方米淡水,城市供水量仍將有2.4億立方米的缺口。
欒玉瑄認為,海水淡化在大連市已經有成功的應用,技術也已成熟,而且反滲透法海水淡化的綜合成本已降到3.7元/噸,因此不存在應用的困難。現在需要做的是,未雨綢繆,建立戰略儲備基地,將來一旦需要,可以快速模塊化組合,大量生產。
他說,建議在海水水質最好的大連南部海域建設飲用水海水淡化戰略儲備基地,目標并不是要在近期建成日產多少萬噸的海水淡化裝置,而是希望政府能夠組織專家論證、規劃,預留出一定空間,綜合利用海洋資源,增強城市應對旱災能力,確保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據大連市水務局水資源處副處長閉德華介紹,大連市已建成5座海水淡化廠,目前正常運作的有4座,日處理能力達8900噸。其中,規模最大的大連石油化工公司海水淡化裝置,每天能提供5500噸淡水。此外,正在建設的東北首座核電站——遼寧紅沿河核電站,也將采用海水淡化系統為生產和生活服務。
來源:中國日報大連記者站 (記者 張小敏) 編輯:楊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