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擬十二五末實現社保一卡通
焦點4湖州模式
“最浙江”的農村城市化模式
湖州城鄉差距遠低于全省水平
六年前,浙江省湖州市舉辦城鄉統籌規劃高層論壇,開幕式上,住房城鄉建設部副部長仇保興說,這個論壇之所以放在湖州,是因為湖州在城鄉統籌規劃和建設方面的工作已經先行一步而且富有成效。
近年來,湖州在探索統籌城鄉發展、促進區域平衡的新路子中,積極推進城鄉六個“一體化”:空間布局一體化,產業分工一體化,服務功能一體化,環境保護一體化,社會保障一體化,社會進步一體化。可以說,湖州市正在探索一條“最浙江”的農村城市化模式。
數據顯示:2010年,湖州城鄉居民的收入比為1.98∶1,浙江為2.4∶1,全國為3.3∶1。可見,湖州城鄉居民的收入差距遠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
“湖州是較早開始推進城鄉統籌發展的地方,目前為止,湖州提出的‘美麗鄉村建設’已在全省達成共識。”在魏明看來,一方面是錢包要厚實,要有經濟實力;另一方面,硬件服務也要“給力”,“比如醫療,要讓農村的醫療水平跟上城市的發展。”
在這幾年城鄉統籌建設中,湖州積累了很多經驗,魏明認為,值得推廣的主要集中在三塊基礎性工作:其一,大力推進效益農業,農業產業化的發展,加快增加農民的收入;其二,大力推進農村公共設施建設;其三,政策扶持下,讓大量城市的優質資源“入鄉”。
推進效益農業方面,湖州市與浙江大學合作“1381行動計劃”,通過三大平臺、八大工程與百個重大項目,來教農民賺錢,帶動農村致富。“湖州的農民,比周邊地市的農民富。城鄉差距自然也比周邊城市小。”
公共設施建設方面,湖州早在幾年前,就已經實現了村村通公交,同時,水利設施、電力設施等方面也得到切實提升。在農村社會事業發展方面,特別是醫療衛生方面,湖州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社會資源方面,湖州有七百多個規范的社區服務站,全部是由政府補貼建成,農民在這里可以現場刷卡看病,這張卡在村里、鄉里、縣里甚至市級醫院都可以用。另外,湖州市政府、衛生局出臺政策,整合城市醫院定點資源,鼓勵技術好的醫生定期“進村坐診”。
■市民議政廳·觀點
一體化不是“一樣化”、“平均化”
“城市生病,農村吃藥”,這種單純的復制性操作理念是一個誤區,農村有農村發展的規律和特點,要保持農村已有的優勢和特色,因為城市的產業發展和農村的產業發展有區別,農村以第一產業為主,城市是以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為主,要充分地考慮實際情況。城鄉一體化不是“一樣化”,也不是“平均化”,而是要在城市化進程中,把城市發展和新農村建設結合起來。既要發揮城市對農村的輻射和帶動作用,也要發揮工業對農業的支持和反哺作用。
湖州市政協副主席、農工黨湖州市委會主委、
湖州市衛生局副局長 魏明
城鄉一體不能只靠轉戶口
在推進城鄉一體化過程中,我們有一個重要的環節要面對:怎么去實現農民工的市民化?對農民工市民化的問題不是靠戶口一轉,或者多蓋幾個樓就可以完成,要真正使農民工留在城市,要讓他們體面就業、體面生活。
浙江省公共行政與人才人事研究所所長、
研究員 陳詩達
■市民議政廳·互動
博友擔心“城鄉一體”成“城鄉一樣”
現場直播成答題課堂
時報記者 甘小虎 實習記者 施芳芳 董潔
昨日微博上也掀起了一場關于城鄉統籌的大討論。
@物聯網照進現實:在寫一篇城鄉統籌藍皮書的約稿,物聯網技術在城鄉統籌發展方面應當廣泛應用。如利用物聯網技術在小城鎮發展養老產業吸引城里的退休技術、管理類老人,同時開展高附加值的精準農業,提高蔬菜等農產品的品質和價格,增加農民的當地就業和收入,減少城市的人口膨脹。
@SZ老張:聽父親講,老家在規劃建立大城鎮,統一規劃,合村并村,地可能被國家收回。我想把呼聲很高的戶籍改革與2010年1號文件要解決的城鄉統籌、城鄉一體化的問題一并擺到臺面上來,但中國的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巨型城市帶太大,村莊太小,這些問題不好解決。
@故舊無人:城鄉統籌,城鄉經濟一體化發展不是要消滅農村,一體化為城市。而是要將城鄉擺放到相同的位置一視同仁。
@西安婚慶:重慶市黃奇帆說,戶籍問題是城鄉統籌一體化的核心問題。城市戶口上捆綁了養老、醫療、教育、住房、就業“五件衣服”,農村戶口則捆綁了宅基地、林權、承包地“三件衣服”。黃奇帆說,戶籍改革,不是簡單地讓農民脫掉捆綁在農村戶口上的這“三件衣服”。
博友@白色洛麗麗很直接,問:“這幾年,對宅基地的爭奪一直非常激烈。我有一個朋友在天津開發區,該地政府將1.2萬畝宅基地悉數征用,但最后只拿三分之一蓋樓,讓農民上樓,一個農民平均37平方米,而其余的地全部變成國有。我們百姓該相信城鄉統籌嗎?”
魏明對此評論說,“我認為這種行為肯定不屬于正確的統籌城鄉發展的模式。”城市化過程中應該做到三點:以產業化帶動城市化;合理的規劃設置;在城市化過程中保護農民的利益。魏明說,這里有兩個模式:第一,加快城市化,包括小城鎮的建設,讓農民變成市民,“在變市民的過程中,不僅僅是土地變過來,而且還要有產業帶動。”
“第二,就是美麗鄉村建設。”魏明說,湖州在這方面做了有力的探索,可以集中建成“農村社區”模式,把大量的宅基地節約下來,進行打包,土地流轉,讓農民住進社區。
■今日直播預告
網絡議政——網絡時代的“微言大義”
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6月30日,中國的網民達4.2億人,互聯網普及率達到31.8%,超過世界平均水平。目前,網絡已成為民眾與政府溝通的橋梁、民情上傳的重要通道。
2010年,網絡傳達民情民意有了新的發展發向。“自媒體”(We·Media)使普通網友從傳播媒介的“旁觀者”轉變為“當事人”。
某個事件在網上剛一曝光,即可迅速引爆全國輿論,把它變成全民“圍觀”的公共話題。尤其是涉及官員、警察、城管、司法、央企、富人、下崗工人、小商販、農民工、房價、物價等敏感因素的時候,更容易引發鋪天蓋地的輿論聲浪。
“自媒體”時代,老百姓通過博客、微博客、BBS、音視頻等自主發聲的網絡平臺,講述各自的生活經歷和心理感受、參與公共生活和政治行為。網絡在推進社會民主、促進科學發展、監督行政權力、快速集結網絡民意等方面,發揮著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通過網絡議政,問題能不能引起政府關注,能不能得到切實解決?該用什么樣的監督方式,才能使網絡議政切實發揮作用?政府官員為什么紛紛開始轉變觀念,又是怎樣玩轉網絡的?官員微博應該具有怎樣的功能,怎么保證網絡問政不是官員的作秀?
來源:青年時報 編輯: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