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的財政收入正在大幅增長,換個說法,就是政府征收來的稅費越來越多。納稅者繳納了更多的稅款,他們完全有理由要求政府提供更多、更優的服務,要求權利得到更好的保障。
如果承認權利實施有成本那么有些權利的實施就是昂貴的其潛藏著富人實際上會比窮人享受更多的權利很難要求最終結果的平等但政府的作為在于維護公平正義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所有的民生投入基本都是為了這一目標
人們發現,雖然去年的財政支出向民生領域傾斜,但相比以前,增速明顯放緩。當年的財政預算中,教育、科技、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和就業等領域的支出增幅,均維持在8%~9%之間,沒有一項超過10%。經濟學家分析,國家財政已經無力維持支出的持續高增長。
今年,狀況得以改觀。有錢可用,是原因之一;物價上漲、貧富差距拉大之下民眾對公平的訴求愈顯強烈,是更重要的背景。2011年的財政預算中,中央財政用在與人民群眾生活直接相關的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和就業、住房保障、文化方面的支出安排合計10509億多元,增長18.1%。農業水利、交通運輸和環境保護等支出也與民生密切相關,中央財政對地方的稅收返還和一般性轉移支付大部分也將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民生支出合計將占中央財政支出的2/3左右。
關注民生,就是關注權利。花多少錢在民生權利的保障上,能看到一個政府的執政理念的優劣,執政能力的強弱,管理方式的好壞。公平公正不只是報告中的關鍵詞,它關乎民眾的幸福,關乎社會的和諧,也關乎國家的穩定。(馮雪梅)
來源:中國青年報 編輯:孫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