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權制度改革顯成果
城鄉鋪開新居建設
時間回朔到2009年12月2日,倪樹良現身成都市災后城鄉住房重建辦新聞發布會現場,這位都江堰市紫坪鋪鎮沙灣村村民,成為成都市首位站上災后恢復重建新聞發布會的受災農戶。
“要說對重建住房的滿意度,我用4個字來評價:相當滿意?!蹦邩淞棘F身說法:他家共380平方米的宅基地,利用其中80平方米修建了一樓一底的川西民居風格聯排別墅,騰出的集體建設用地由市土地儲備中心按15萬元/畝的標準統一收儲,“光是這一項就補助了我幾萬元錢?!?/p>
這一天新聞發布會,倪樹良當了主角——倪樹良們的主角將繼續當下去。
“災后恢復重建,僅靠政府的力量,群眾不參與是成不了氣候的?!眲⒖×终f,都江堰市用以工代賑的方式調動老百姓積極參與,明確規定正在實施的農村基礎配套資金2億元全部用于老百姓以工代賑,讓老百姓既建設了家園又增加了收入。
審視市情,都江堰災后恢復重建容不得絲毫懈?。喝蟹课葜亟偭繛?7.09萬戶,其中需重建的農房6.2萬余戶、城鎮住房10.89萬戶;審視市情,都江堰災后恢復重建充滿機遇和挑戰:經過6年的城鄉一體化建設,全市綜合經濟實力顯著增強,統籌城鄉發展思路和辦法已經形成,為實施政策創新、推進科學恢復重建奠定了基礎。
不花一分錢,住進山水別墅——這是全國媒體對像村民王全一樣,通過住房聯建搬進新居村民的生動描述。其實,都江堰的創新遠不止聯建:比如,都江堰向峨鄉16個安置點,共集中統建用地約1121畝,這比原農戶宅基地總面積節約近2135畝;運用 “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政策,節約出的集體建設用地指標可調整到城鎮并在成都全市范圍掛鉤流轉。這些節約的建設用地可引入市場資金,在原地或異地用于旅游和工商業項目,也可由成都市土地開發整治服務中心以15萬元/畝的價格收購儲備。
如此,便可解決“統規統建”的資金籌措難題——節約的近2135畝土地乘以每畝15萬元的價格,所得用于災后農村住房重建的資金約3.2億元,再加上農戶將戶均2萬元補助費等額交納為建房費,基本滿足了“統規統建”住房的資金需求。
以城補鄉籌措農房重建資金完成“統規統建”、運用市場手段引進社會資金完成“聯建”、創新金融手段抵押未來產權發放城鎮住房重建貸款……一路下來,災后城鄉全面鋪開新居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