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滾罰單:難補停車位建設缺口
在大幅提高停車費的同時,北京市規定交通協管員可協助交警對違法停車行為“貼條”。這項措施出臺伊始,便引發廣泛的爭議。
據北京市交管局統計,半月以內交管部門對違法停放車輛開出了7.6萬張罰單,同比上升163%;按照每張罰單交納200元罰款計算,半個月的罰款高達1520萬元。
北京市交通委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十一五”末,北京市共有機動車停車位217萬多個,而首都機動車保有量為489.5萬輛,其中80%以上集中在六環內,這意味著272萬多輛車不可能“依法停放”。
272萬多個車位的民生欠賬,讓北京治理亂停車的效果打了折扣。在北京,自行車道、便道、胡同,凡是能停車的地方現在幾乎都塞進了一輛汽車。
在協和醫院西門外的校尉胡同、帥府園胡同,常密密麻麻停滿了小汽車,車與車之間近得連車門都打不開,一些車玻璃上已貼了罰款單。被貼條的張姓司機無奈地告訴記者:“趕著來給病人送飯,還得趕去上班,早高峰很難打到出租車,只能冒著貼條的危險停在路邊。”
家住宣武門附近的汪先生近一個月來已經被貼了四次罰單。汪先生告訴記者,他住的小區屬于老舊小區,里面有上百輛車,但車位只有幾十個,大量的車被迫停在小區門外的街道和人行道上。“響應政府的號召不開車,也沒地兒停車,難道要我把車裝到口袋里?”
對于市民的這些質疑,北京市交通委負責人表示,今后5年,計劃至少要建設20萬個基本停車位、5萬個公共停車位、3萬個駐車換乘停車位。老舊小區周邊的停車位優先滿足小區居民,并執行相對優惠的收費政策。
專家認為,按照北京每年限購24萬輛小客車的政策,這樣的建設規模,很難彌補停車位缺口,今后的供需矛盾還將日趨嚴重。
停車新政:隱性成本由誰支付?
業內人士指出,停車新政帶來的緩堵效果不容置疑,但其背后的隱性成本應該由誰支付?如何讓市民自愿地退出汽車消費,新政策的科學性有待于實踐檢驗。
北京市發改委收費管理處處長李虹表示,此次停車收費政策中綜合考慮了北京交通發展規劃、運行狀況、停車實際需求,參考借鑒了國內外大城市差別化停車收費政策,與國外的東京、國內的上海等城市相比,北京的停車費并不貴。
“在政策制定過程中,有關部門先后召集了交通、社會、經濟、價格等方面的專家,停車企業、商業企業以及有車市民和無車市民召開了20多個座談會?!崩詈缯f,“停車收費調整方案曾在網上公開征求社會意見,收到了1000多個市民的意見和建議3000多條。”
然而,作為最直接利益相關方的停車公司,對35元的“高收費”普遍不滿。某停車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管理部門只是“找了幾個人到公司查了查賬,按照每車位每天停車10小時,收入100元推算出來的,而對停車費調整帶來的企業的損失,根本沒有計算過”。
一些市民對停車新政表示不滿。市民秦先生說:“新政策如何考慮普通車主的實際情況?大家花十幾萬買了部車,交了上萬元的各種稅費,然后每天去擠公交,在家門口停車還要被罰款,這是不是太不合理了?”也有市民提出,說北京修車費比東京低,那么有沒有把北京人的收入與東京人的收入進行對比?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王偉認為,在油價高、過路費高、停車貴、停車難多重擠壓下,需要一些鼓勵性政策化解有車族普遍感覺到的“生存壓力”和不滿情緒,如市民減少駕車出行,給予稅費、停車費減免的優惠?!斑@是一個系統工程,過分依賴強制手段治堵,有可能傷及整體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
來源:新華網 編輯:于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