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非法網絡公關的罪與罰
暗涌:非法網絡公關仍在活動
雖然大量涉及非法網絡公關的網站被關閉。但是“中國網事”記者近日再度搜索,發現有些網站“披著另外一張皮”重操舊業,死灰復燃。例如,記者在百度上搜索名列非法網站之列的“鍵客最豪企業策劃中心”,仍可以進入網站,只是名字改成了“北京專業刪除負面帖子信息中心”,還分門別類了刪除論壇、百度等負面新聞的介紹。而搜索“網絡水軍”,在結果中排名前幾位的網站業務介紹與被關停的網站幾乎如出一轍。
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水軍頭目”陳先生說,關停的只是部分不良網站,但并未根除網站背后操控者的行為,相關肇事者也沒有得到應有的懲罰。非法網絡公關行為的主導者有恃無恐,水軍活動已經轉移到QQ群和論壇里,監控起來難度更大。
張先生說,一些不引人關注的小網站更是采取“打一槍換一個地方”的方式,“訛一筆是一筆”。他們會捏造和夸大一些負面信息,然后直接給企業打電話,以此為籌碼敲詐企業,要求企業交廣告費,企業擔心網絡傳播的誤導,即使是一些小網站的惡意勒索,他們也不得不選擇“息事寧人”“花錢了事”,這也更加助長了這類小網站的不良行徑。
曾經接受過“中國網事”記者采訪的“水軍”劉先生表示,雖然政府多部門聯合打擊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非法網絡公關利益鏈條為網站——水軍——水軍頭目——網絡推廣公司——企業,打擊促成了這個利益鏈上的各方進行“產業升級”,處于產業鏈下端的低級別水軍、網站被打掉了,真正厲害的“商業大鱷”“披著華美外衣”的網絡推廣公司卻仍然安然自得。
“水軍頭目”陳先生說,負責散布虛假言論的網絡“打手”、網絡“推手”有了更高的發帖技巧,讓人很難界定發帖人的信息是授意編造還是真實經歷。
警惕:微博成為非法網絡公關新陣地
作為今年互聯網最重要的關鍵詞,微博已經成為一個新的巨大互聯網輿論場。上海交通大學公共關系研究中心、輿情研究實驗室日前發布的《2011中國微博年度報告》統計,截至11月底,微博賬戶已增長到3.2億,微博每天發布和轉發信息超過1.5億條。
微博的紅火發展帶動了相關微博營銷平臺的崛起,微博已成為非法網絡公關新的主要平臺。據一位微博水軍透露,“公司會聯系一些玩微博、上網時間比較多的人,轉發加評論一條規定的微博,價格是一毛錢。公司負責媒介的工作人員也會與一些有高粉絲量的微博主聯系,如果粉絲量在幾十萬人,轉發一條微博的價錢是幾百元不等。我們雇傭的微博主中報酬比較高的是七八百元,他們的粉絲有10萬以上。”而在新浪微博粉絲排名前50名里,不少背后都有公關公司。
在這樣的背景下,北京領全國之先實施微博實名制。廣東也將在近日以深圳為試點開始微博實名制。
騰訊相關負責人在接受“中國網事”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以來,網絡非法公關的情況有所增加,而微博作為新一代互聯網最重要的平臺,也存在比較嚴重的虛假公關情況,作為平臺服務商,也對實名制持歡迎態度,“因為實名之后,水軍不可能有那么多身份證注冊,對網絡水軍帶來巨大沖擊,將極大提高他們的門檻,這也將擠破網絡商業運作的泡沫,回歸真實。這對微博本身的發展也是有益的。”
網友“大少034”認為,網絡實名制,成了“水軍”的照妖鏡,因為這將反映真實的網民數量。實際情況是:有些人掌握幾百甚至數十萬馬甲,一人代表數萬“民意”。他們,最害怕實名制。
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博導董天策說,對于非法網絡公關的打擊仍然任重而道遠,它依賴于整個輿論生態的健康有序,需要從法制上予以規范,使公關行為回歸到符合行業倫理和道德準則的軌道上來。
來源:新華網 編輯:鄧京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