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常委會會議強調
進一步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
要求認真落實好中央安排我市民生政策補助
9月26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重慶市委書記張德江主持召開市委常委會會議,討論通過了市委、市政府《關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若干意見》),研究了中央安排我市民生政策補助的落實工作。會議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根本目的,是“314”總體部署的重要內容,是“科學發展、富民興渝”的本質要求。全市各級各部門要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進一步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項工作,認真落實好中央安排我市民生政策補助,努力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取得新的實效。
會議認為,直轄以來,我市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取得了積極成效,但重慶仍處于欠發達階段、仍屬于欠發達地區,要堅持不懈地做好民生各項工作。市委、市政府制定的《若干意見》,體現了中央的要求和市第四次黨代會精神,回應了人民群眾的期盼。《若干意見》提出,到2017年,實現社會就業、教育事業、居民收入、醫療服務、社會保障、人居環境“六個明顯提升”,基本實現“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全面小康實現程度達到95%,人民生活更加幸福,更有尊嚴。
會議指出,為實現上述目標,要統籌安排好各項民生工作。一是促進城鄉居民充分就業。以產業發展促進就業,以創業帶動就業,完善就業援助機制,實現就業機會公平。基本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二是全面提升教育水平。以素質教育為導向,以職業技術教育為突破口,推動教育改革發展,提高教育質量,著力推進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積極構建現代職業技術教育體系,努力建設長江上游教育中心。三是提高醫療服務和居民健康水平。健全城鄉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提升公共衛生服務能力,切實減輕群眾醫療負擔,確保人人享有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四是增強社會保障能力。重點完善基本養老和基本醫療制度,完善社會救助體系,不斷提高全民福利水平。五是優化城鄉人居環境。完善城市綜合功能,健全以市場調節為主體、政府保障為補充的城鎮住房供給體系,加快實施農村危舊房改造,大力推進農村環境連片整治。六是創新扶貧開發機制。以武陵山、秦巴山兩大特困連片地區為重點,構建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三位一體”大格局,形成扶貧投入穩定增長機制。七是協調推進其他民生事業發展。建成覆蓋城鄉、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升公共安全服務水平,努力保持物價穩定。八是深化統籌城鄉改革。加快城鄉基礎設施建設、社會保障、基本公共服務、勞動就業、資源要素“五個一體化”,促進城鄉資源要素融通,增強農村民生事業內生發展動力。
會議指出,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和關心重慶民生工作,考慮到重慶市的特殊困難,近期又安排了對我市的民生政策補助。市委、市政府決定,認真做好中央安排的民生政策補助,用兩到三年時間集中解決好教育、社保、醫療衛生、城鄉居民住房、生態環境保護五方面所積累的民生急難問題。一是教育事業。加強職業教育基地能力建設,改善農村師生教學生活條件,逐年全面化解義務教育債務余額。二是國企改制遺留問題。將國有破產企業退休人員納入社會保障體系,實現應保盡保。三是醫療衛生。整合現有資源推動30個區縣(自治縣)精神衛生中心建設,對7567個未達標村衛生室進行標準化建設。四是城鄉居民住房。全面完成中央下放地方煤礦棚戶區改造,完成16.3萬戶D級農村危舊房改造,實施高山移民搬遷40萬人。五是生態環境保護。農村環境整治補助政策延續到2015年,重點支持三峽庫區、秦巴山區和武陵山區等農村環境整治。確保全市污水處理費收支平衡,為逐步實現市場化創造條件。
會議強調,一定要把中央的親切關懷轉化為重慶科學發展的強大動力,落實到增進全市民生福祉的具體工作上,切實加強對民生政策補助的監督管理。要加快項目的籌劃和實施,資金配套要及時,確保項目及時開工建設。要加快項目建設進度,保質保量完成任務,嚴格進行項目驗收,確保及時、高效、持久發揮項目效益。要強化項目監管,民生資金要專款專用、專戶管理、專帳核算,不得截留、擠占和挪用,嚴禁用民生政策補助償還以往債務和拖欠款。確保項目建設和資金安排信息公開透明、公平公正,并接受社會監督。有關部門要對民生政策補助項目進行專項督查、監察和審計,并納入市政府年度工作目標考核。
會議還研究了其他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