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回歸”勢在必行 房地產業轉型在即
另一方面,調控樓市不是簡單打壓。業內人士指出,中國房地產業的拉動力,短期內難以被其他行業替代。從消費上看,全年每年房地產市場銷量總額是汽車市場的4倍、旅游市場的6倍多;從投資看,在固定資產投資中,房地產業占四分之一強。此外,在地方財政來源中,土地出讓金能占到四五成之多。與此同時,商品住宅的供應仍處于相對短缺,“增加普通商品住房”的供給仍是當務之急。
復地集團董事長張華說:“中國樓市的“黃金時間”已經過去了,但未來一段時間依然是發展的好時機?!睂<医ㄗh,一方面要降低經濟對房地產的依賴度,另一方面要避免長期用行政手段對樓市簡單進行打壓。
轉型可促進健康發展
1月31日的國務院第六次全體會議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增加普通商品房供給”。決策層的信號,已充分為市場所感知。
去年,復地集團在長沙、南京、杭州等地頻頻出手砸下72億元,不斷加大土地儲備。張華認為,市場越是波動,就越是充滿機會。復地不會因為宏觀調控而改變發展戰略,但在戰術上會根據形勢變化作出有針對性的調整。
“在產品上,要提高剛性需求住房的比重;銷售上,要加快銷售進度,注重‘跑量’;此外,我們還會在產業地產上發力,預計今年在上海就有四個項目投入銷售?!睆埲A說。
潘石屹則提出,隨著房地產業進入“下半場”,新的發展模式一定是把精力全部投入到產品上來,投入到產品的創新、設計、質量上來。他還提出,中國房地產企業應該學習美國的蘋果公司。
中國房地產研究會副會長顧云昌預測,未來房地產市場可能發生三個變化:一是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轉移,導致競爭加劇,洗牌加快、利潤攤??;二是融資渠道多樣化,除了銀行融資,將更多地依靠社會的資金;三是市場布局立體化趨勢,產品業態布局多樣化,房企轉型契機出現。
專家提出,房子讓不同收入家庭買得起、租得起,才稱得上是合理價位。現在既要擠泡沫,又要使供應產品更加合理,這樣才能使房地產市場真正健康發展。(記者葉鋒、葉超、魏宗凱)
來源:新華網 編輯:張少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