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樓市年末“冬意”漸濃 上月新建住宅僅成交794套
一手住宅“遭遇寒風” 月成交量驚現“6連跌”
10月,廈門新建商品住宅銷售2229套,成交面積26.3萬平方米。而在上個月,廈門新建商品住宅僅成交794套,相比10月足足少了1435套之多,而成交面積尚不及10月的1/3。
這也是廈門新建住宅月成交量連續第六個月下跌。有市場分析人士認為,上月廈門新建商品住宅成交跌入低谷,與新房入市量銳減有直接關系。廈門市國土房產局昨天發布的信息顯示,11月份,廈門批準預售商品住宅只有905套,面積12.42萬平方米,預售套數創年內最低。而在9月、10月,廈門批準預售的商品住宅分別是3762套、3505套。
從分區交易情況看,上月島內成交商品住宅僅114套;島外680套。其中島外市場主要成交量依然由集美支撐,11月成交404套,領跑全市;海滄區成交商品住宅102套;同安區成交商品住宅98套,這三個區占據11月廈門樓市成交排行榜的前三名。
政府出手“強摁牛頭” 高價樓盤暫停網簽備案
今年以來,由于廈門房價上漲壓力較大,為控房價、穩市場,廈門連出樓市調控“組合拳”。在今年4月出臺的廈門版“國五條”中就明確:“對商品住房預售方案進行預審,對報價明顯高于項目前期成交價格和周邊在售項目價格,且不接受指導的商品房項目,可暫不核發預售許可證書或暫不辦理現房銷售備案。”新近落地的“廈6條”再次強調,“繼續加強商品房預售方案審查,引導開發企業合理定價,對不接受價格指導的項目,暫不核發預售許可證,暫停網簽備案”。“價格上漲太快,被暫不核發預售證是11月以來廈門一大批新盤爽約入市的原因。”據業內人士透露,就“新購房被延遲備案”的問題,近期也有購房者在土房局網站提出疑問,交易登記中心對此給出的答復是“宏觀調控”。
導報記者昨從廈門國土房產局了解到,目前該局仍在嚴格落實這項調控措施,以引導房企實現“合理定價”。
二手住宅“風光依舊” 上月成交創半年來新高
相比新建住宅市場的低迷,11月廈門二手住宅交易量卻創下了近半年來的新高——全市共計成交1689套,面積16.92萬平方米,比10月又多賣了80套。
至此,廈門二手住宅月成交量已連續三個月突破1600套。今年前11月合計,廈門二手住宅累計銷售23108套,面積229.34萬平方米,面積同比漲幅14%。“二手房市場近期成交著實表現不錯。”接受導報記者采訪的中介人士表示,不過,與以往同期相比,今年二手房的交易周期明顯拉長。“一些有意購買島內二手房的客戶,由于島內房價太高、首付壓力太大,往往在反復考慮后最終還是放棄了在島內購房的計劃。”中介小劉拿起計算器算了筆賬,假設客戶想購買一套島內90平方米的小三房,單價23000元/平方米,總價估為200萬元,而該小區的實際評估價只是17000元/平方米左右。這樣即便是首套房客戶也只能貸到100萬元左右,剩余的100萬元房款和稅費均需現金支付,更不用說是購買二套房、要繳納七成首付款的客戶了。(海峽導報記者 鮑娜/文 張向陽/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