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48歲失獨母親的春節:與20多個失獨者吃自助聊天
2005年,與丈夫離婚后,她的兒子也永遠離開了她
2015年3月7日,福州,天陰。王麗一路小跑趕上了古田路站臺準備起步的92路公交車。她受一位保險公司的朋友邀請,剛參加完一場關于“社區養老”的座談會。“好是好,可是這個養老計劃一年要20萬費用,我哪里承擔得起哦?”王麗掏出公交月卡刷完后坐下,要不是兒子的突然離去,她也不至于在48歲的時候就考慮將來的養老問題。
2005年,是王麗人生中最黑暗的一段日子,先是和丈夫離了婚,當年7月13日,上小學3年級的兒子又突然離開了自己。
“他那天說肚子疼,喊我帶他去看病。”王麗向東南快報記者回憶起10年前的事情,“急診科兩個醫生都沒能診斷出是什么原因,只是打點滴,到了次日凌晨,兒子還是一直叫難受,我就叫護士請來值班醫生,兒子坐起來說:‘醫生,求求你,救救我!’說完就僵住了。”
那是王麗的兒子留在世上的最后一句話,她到現在依然記得“醫生只是在心臟部位按壓了幾下就說沒辦法了”。
按規定救助金由所在單位承擔,但她一直沒領到這筆錢
公交車駛過三個站,到了王麗家所在的社區,所在單元口的半面墻上,貼著小區住戶關于電梯維修經費繳納的情況,人均攤派2000多元,每個已交費的業主后面都做了標記,王麗的名字后面顯示空白。
“這是物業貼的,他們不知道我(失獨)的情況。”王麗說,“如果他們知道,可能也不會催著我交這筆錢了。”所在的社區知道她的情況,春節時給了幾百元兩節補助。
王麗在福州一家銀行上班。“他們都以為我在銀行上班條件很好,就不是弱勢群體了。”王麗說,就拿兩節補助來說,很多群友領到的都是2千塊錢加一床棉被,就因為他們是沒有“正規單位”的,自己這種有“正規單位”的,別人都覺得“你情況并不是那么糟糕。”
就拿失獨家庭的一次性緊急救助金來說,群里很多人都拿到了,王麗就沒拿到。她和另外幾個群友去福建省計生委,他們拿到一份“79號文件”,被告知應該去找自己的單位。
2013年6月20日,省人民政府發布“閩政辦〔2013〕79號”文件,其中規定“緊急救助對象為國家機關、國有企業事業單位的,救助資金由所在單位承擔。”
王麗拿著文件找到單位,單位工會負責人態度誠懇,“我們研究一下,一定給你幫助。”但事后便沒了下文。昨日在這家銀行,當初的負責人跟東南快報記者說:“她只拿了一個復印件給我,我們沒有接到正式的文件呀。”
銀行方面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表示:“沒有接到上級銀行的相關政策。”
王麗覺得,自己才是失獨家庭里的弱勢群體,別人都拿到了5萬塊錢的緊急救助,就她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