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篇語:從2006年到2010年,歷史長河中又一個5年即將走過,這個5年被稱為海南經濟社會發展史上最好、最快的“黃金5年”。
據有關部門估算,從“十五”末的2005年,到“十一五”末的2010年,海南生產總值從905.03億元有望超2000億元;海南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從68.6億元有望上升到260多億元;海南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8124元有望攀升到1.5萬多元……回眸海南“十一五”,綜合實力大幅提升、城鄉面貌顯著變化、人民群眾得益更多,海南交出的這份“十一五”歷史答卷,帶給每個海南百姓的無疑是驚喜和自豪。我們看到,艱辛與險阻,未能改變海南又好又快發展的航線,五年輝煌成就,寫滿了這座島嶼高高揚起的前進風帆。
回首這即將過去的5年,是結束,更是更加美好的開端。即日起,南海網推出回眸海南“十一五”系列報道,摸一摸海南“十一五”奮進的脈搏,數一數海南“十一五”發展的成績,見證海南“十一五”帶來的精彩變遷。
“海南國際旅游島”----這一全新的稱呼正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知曉與熟悉,它已經成為海南島的代名詞。國際旅游島建設上升為國家重要戰略后,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海南的經濟社會建設正以日新月異的速度突飛猛進。
旅游業創新試驗區,生態文明示范區,國際經濟文化合作交流平臺,南海資源開發服務基地,國家熱帶農業基地……歷數海南“十一五”成就,怎能不對規模空前的國際旅游島建設濃墨重彩?
國際旅游島獲批上升為國家戰略
2010年1月4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國務院關于推進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發展的若干意見》(簡稱《意見》),正式對海南“國際旅游島”發展目標進行了批復,并表示明確支持。 “國際旅游島”獲批后,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
作為我國唯一的熱帶島嶼省份,這個位于北緯18度的美麗島嶼,在1988年建省創辦全國最大經濟特區后,又迎來了它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次重大機遇。按照國家的戰略部署,海南將在2020年初步建成世界一流海島休閑度假旅游勝地,成為一座開放之島、綠色之島、文明之島、和諧之島!
屆時,這顆鑲嵌于南中國海域的明珠,將以更加完美的姿態,迎接五洲嘉朋。
六大戰略定位詮釋海南島獨特魅力
《意見》中,提出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發展的六大戰略定位,即“中國旅游業改革創新的試驗區、世界一流的海島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國際經濟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臺、南海資源開發和服務基地、國家熱帶現代農業基地”。光彩奪目的六大定位,突出了海南的獨特優勢與魅力,相信隨著建設的逐步實現,它們將為海南經濟的騰飛插上助力的雙翼!
海南省旅游發展委員會副主任鄧小剛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說:“這6大定位立足于海南的比較優勢、自然資源優勢和氣候區位優勢,涵蓋了海南經濟社會發展的諸多領域,同時也較準確地體現了海南在全國經濟布局中的地位和作用。”
旅游作為海南的支柱產業,歷來是海南發展的重頭戲。2008年,海南旅游總收入192億元人民幣;2009年,海南旅游總收入220億元人民幣。這一個個金光爍爍的數字,對于工業基礎薄弱的海南來說就是最好的證明。對于國際旅游島建設,海南民眾及旅游行業最為關注的自然就是與旅游相關的政策;而六大戰略定位中關于旅游的就占有兩席,無不彰顯著我國和我省對于海南旅游的重視與決心。
航權開放、入境免簽、免稅商店、高爾夫休閑旅游、即開型彩票、游艇經濟等等,一項項優惠政策與新的旅游亮點,其影響力必將涵蓋海南旅游的方方面面。在這場與機遇與挑戰并重的變革中,海南旅游業界人士有決心、有信心,抓住機遇,迎接挑戰。海南旅游,期待著更為輝煌的明天,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規劃綱要出臺為發展指明方向
2010年6月8日,國家發改委正式批復《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進一步貫徹落實了《國務院關于推進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發展的若干意見》。規劃綱要闡述了未來十年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發展的指導原則、發展目標、空間布局、主要任務和政策措施。
《規劃綱要》確定國際旅游島建設發展的原則為“六堅持”:堅持國際標準,打造精品;堅持強島富民,普惠民生;堅持生態優先,保護環境;堅持改革創新,先行先試;堅持規劃引導,扎實推進;堅持統籌協調,全面發展。
回顧海南22年的特區歷史,海南的創新嘗試幾乎從未停止。近年來,胡錦濤總書記先后兩次為海南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海南要突出經濟特區的“特”字,努力構建具有海南特色的經濟結構和更具活力的體制機制。
而國際旅游島建設“六堅持”原則正是對多年來海南旅游和資源開發經驗和教訓的科學總結,著眼點在實現國際旅游島的可持續發展。它為海南的未來發展確立了方向。
八大支柱產業提升旅游業國際化程度
“大力發展以旅游業為龍頭的現代服務業”,“尤其要加強旅游服務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旅游業國際化程度”,這是胡錦濤總書記對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的要求。
“旅游業、文化體育產業、房地產業、金融保險業、商貿餐飲業和現代物流業、熱帶特色現代農業、新型工業和高新技術產業、海洋經濟”——這8大產業就是《規劃綱要》提出的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將主要發展的產業。在11月30日召開的省屬國資國企發展規劃和重點工作研討會上透露,圍繞“十二五”規劃,省國資委將以國際化為主題,引導省屬國有資本重點投資基礎設施和《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發展規劃綱要》確定的八大產業領域。
在旅游業領域,將重點打造旅游和現代服務業品牌。比如,將博鰲國賓館、鹿回頭國賓館建設成有獨特意義的旅游產品和設施,聯合海南高速公司金銀島系列酒店、海南大酒店等,形成酒店服務品牌。
在新型工業和高新技術產業領域,推動一批利用資源優勢、科技含量高、集約化水平高的項目,包括硫酸法金紅石型鈦白工程、木蘭灣石英砂及海洋地質調查補給碼頭、鋯鈦礦開采、300萬噸/年重質油深加工及配套項目等。
在海洋經濟領域,充分利用海洋資源優勢,推進臨港工業、海洋能源和海洋新型產業的發展,包括建設國家級海洋產業開發園區、發展海洋工程裝備制造及修理項目、參與海洋石油資源勘探開發項目、石油戰略儲備項目、商業石油儲備和成品油儲備項目等。
就國際旅游島的建設,省長羅保銘曾提出了具體的要求:“海南要提升旅游業的國際化程度,按照國際旅游目的地的標準,對吃、住、行、游、購、娛等各個環節進行改造。”服務標準的提升,新技術的運用,大項目的啟動,海南的各行各業都在不斷提高國際化程度,與國際化接軌,令國際旅游島名符其實。
依據《規劃綱要》,到2020年,海南將初步建成世界一流的海島休閑度假旅游勝地,每年接待國內外游客達7680萬人次,旅游總收入1240億元。作者:鄧宇
來源:南海網 編輯:張少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