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當地時間6月23日,溫家寶總理在英國《金融時報》上發表的文章中表示,中國整體價格水平處于可控范圍內,并預計將穩步回落。他在文中說:“對于中國能否控制住通脹并保持快速發展這個問題,我的回答是肯定的。”
哈佛大學經濟學家德懷特·珀金斯表示,對于中國來說,5%的通貨膨脹率不值得擔憂。他認為,當前的中國經濟只是暫時出現了泡沫。
“中國通貨膨脹的原因是輸入性通脹和國內需求過高導致的價格上漲,其中來自國外的外部原因是難以左右的。中國的央行正在通過收緊貨幣供給等有效措施來抑制通脹。”德懷特·珀金斯說。
中國人民銀行6日宣布,將把金融機構一年期存貸款基準利率分別上調0.25個百分點,這是中國今年以來第三次加息。至此,金融機構人民幣一年期存款利率達3.5%,一年期貸款利率達6.56%。此前,中國央行曾于2月8日及4月5日兩次宣布上調基準存貸款利率。此外,中國央行已在今年6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
周小川表示,上調利率并非總是抑制通脹的最佳方式,準備金率等數量型貨幣政策工具在中國有時優于價格型工具。
4日,中國央行發布的貨幣政策委員會2011年第二季度例會聲明指出,中國經濟繼續平穩較快發展,但通脹壓力仍然處在高位,要貫徹實施穩健貨幣政策。
二季度例會強調把握政策的“穩定性”、“針對性”和“靈活性”。對比上一季度例會強調提高貨幣政策的“針對性”、“靈活性”和“有效性”,“穩定性”預示著短期內貨幣政策轉向放松的可能性不大。
中國央行貨幣政策帶來的利率上升和信貸限制,使得各銀行也更謹慎地傾向于選擇將錢貸給國有企業及大型企業,中小企業獲得銀行借貸的幾率降低。
全國工商聯對廣東、浙江、江蘇等16個省的最新調研顯示,中小企業特別是小型、微型企業,其生存艱難堪比2008年金融危機。資金短缺甚至斷裂、融資渠道變窄,使得不少陷入“信貸荒”的企業關閉、減產,有些企業轉入高利息的地下借貸市場。
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郭樹清6日在出席國際經濟學會全球大會時表示,目前控制通貨膨脹是第一位的,溫總理之前已對此做過明確表述,信貸投放減少勢必影響中小企業融資,這是無法避免的。
周小川8日表示,中小企業資金短缺只能依靠結構性政策解決,而非當前以抑制通脹為首要目標的央行貨幣政策之所能。
周小川同時指出,除抑制通脹外,中國貨幣政策的目標還包括經濟增長、較高就業、國際收支大體平衡。“改善國際收支狀況是中國的長期目標,央行能夠通過外匯市場和匯率政策來尋求國際收支平衡。”周小川說。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余永定表示,下半年中國經濟增長速度將會下降,但并非急劇下滑;根據十二五規劃,實現7%的經濟增長速度應該沒有問題。
“全球性的債務危機惡化、外匯儲備增加等因素將為中國經濟帶來不利影響,中國經濟需要加速調整結構,并應對可能存在的外部沖擊。”余永定說。
來源:新華網 編輯:張少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