壟斷帶來高利潤
16家上市銀行前3季度凈利潤近6900億元
銀行業的收入水平之高令人驚嘆。不過,一位股份制銀行的中層對記者表示,自己的高薪是與工作成果掛鉤的,勞有所得。“我手下團隊貢獻的利潤達上億元,為何不能拿到高薪?”數據顯示也確實如此———16家上市銀行今年前3季度共實現凈利潤近6900億元,同比增長約31.6%,其中有12家銀行的凈利潤增速超過30%。
而記者統計16家上市銀行人均利潤貢獻也發現,各家銀行職員的人均貢獻利潤遠超其薪酬收入。其中相差最大的是北京銀行,2011年上半年人均創造利潤76.29萬元,但是其收入不過9.14萬元,兩者相差7.3倍。
對此,接受記者采訪的專家表示,銀行創造的利潤多,并不能代表其貢獻就大。“與銀行利潤增長相比,實體經濟狀況的艱難超過以往任何一年,這是一種不正常的現象。”中國人民大學金融學院副教授王常齡如此表示,“負利率時代,存款人的收益應該有所保障,但現在企業的貸款利率越來越高,存款人的收益停滯不前,銀行卻賺得越來越多。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根本原因是國內銀行機構的壟斷經營、國家定價缺失、不平等議價的出現。”
王常齡表示,雖然對銀行來說,借助現今的壟斷優勢賺得利潤無可厚非,但是實體經濟才是支柱,如果過分擠壓,必然會讓資本成為無源之水,高利潤時代也將難以為繼。中央財經大學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金融學院教授郭田勇則表示,金融業本身平均收入就比較高,給高管定薪,應該綜合考慮是高管能力高還是經濟環境好等因素才出現的業績增長,不能夸大高管的盈利貢獻。
來源:揚子晚報 編輯: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