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2012年GDP增幅將在8.5%或以下
貨幣政策解讀不一
經濟放緩會不會影響貨幣政策?2011年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調2012年經濟社會發展的總基調是“穩中求進”。會議還強調,要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但貨幣政策要根據經濟運行情況,適時適度進行預調微調,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貨幣信貸總量合理增長,優化信貸結構。不過,與會專家對“穩健的貨幣政策”有不同意見。
“其實最近幾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對下一年經濟的判斷,與實際情況還是有一些出路的。”沈建光這樣認為。事實上,2010年時也提出穩健的貨幣政策。然而由于通脹貫穿了去年一年,最終導致貨幣政策大幅度收緊。“在這樣的情況下,今年的貨幣政策可能要放松”。
“而經濟增速回落為此提供了更大操作空間。”沈建光表示,中國去年廣義貨幣只有12.7%,社會融資總量一個季度也跌了很多,現在經濟有放緩趨勢,已經沒有必要維持這么高的存款準備金率。“今年雖然講‘穩健’,但是最核心的一個詞就是‘穩增長’。為了穩定增長,貨幣政策肯定會放松。”記者了解到,去年偏緊的貨幣政策導致長江三角洲及珠江三角洲等地的中小企業資金鏈斷裂,發生了多起企業主避債跑路的事件。
事實上,自去年12月5日,央行時隔3年首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時,市場便預測這是政策松動的強烈信號。沈建光也預測,今年上半年可能至少有5至6次大幅下調準備金的可能性。
不過,王小魯卻有不同的意見。“貨幣政策有適當松動的條件,但我認為,不應該再度實施擴張性的貨幣政策。”他認為,如果2012年的經濟增長率能保持在8.5%左右便可以接受,不必過度地追求經濟增長。“現在非常需要注意的是2009年政策過度寬松導致的通貨膨脹和房地產市場泡沫的教訓,避免通貨膨脹或者是避免由于寬松之后產生的產能過剩,特別是收入結構不平衡的情況下,所造成的產能過剩的問題。”王小魯認為,2012年是結構調整之年,國家應該將重點放在結構調整,推進改革上,為長期的經濟發展奠定基礎。
一切以市場為依托
復旦大學管理學院財務金融系教授孔愛國一針見血地指出,“中國貨幣政策的歷史有一個最大的特點是,一放就亂,一收就死。”
孔愛國以銀行體系為例說,現在四大行壟斷了所有資金來源,無法實現貨幣政策調節經濟的兩條通道。“你只能靠總量做,利率杠桿失靈,總量的東西調來調去就是調到國有企業和政府項目里了,調了之后離市場越來越遠了。”
事實上,去年還發生過多家上市公司放貸的事件。據報道,由于這些企業融資更便利,在資金上有諸多優勢,而急需用錢的中小企業又難以從銀行獲得信貸支持。據不完全統計,去年至少有70家公司發布了近130份通過銀行委托貸款的公告,總金額近170億元,其中35家上市公司提出的貸款利率居高不下,總金額近100億元。
因此,孔愛國表示,無論貨幣政策怎么走,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紅線就是一切以市場為依托,“中國金融市場微觀基礎的重構,才是我們討論的出發點”。
來源:人民網 編輯:張少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