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量“硫黃餅花”監管確有疏忽
根據洋馬鎮政府提供的一份情況說明,該鎮每年種植菊花近3萬畝,年產菊花干品4500噸,80%(約3600噸)用于茶飲,20%(約900噸)用于入藥,少量用于沐浴、足浴等其他用途。
因為是少量,洋馬鎮從書記、鎮長到村民,甚至是長期與外地客商打交道的菊花經紀人,對“硫黃餅花”都沒有引起重視。當被問起目前的“硫黃餅花”作何用途時,近20位受訪者都是脫口而出——廣東那邊收購用于沐浴業。
“據我所知,這些餅花都是賣到廣東,那里洗浴業發達,用來洗澡或者洗腳,絕對不會泡茶的。”做了20年菊花經紀人的呂海天說,熏蒸過的菊花明顯更白、泡開后味道更酸,稍微懂茶的人都能輕易分辨,但他也不敢保證,賣到外地后,有沒有不法商販將其制作成菊花茶去賣。
李鋒曾擔任射陽縣人民醫院急診科主任多年,在他看來,餅花用于洗浴本來無可厚非,因為硫黃確實有止癢、殺菌等效果,市場上還專門有硫黃香皂,“但不排除有少量餅花進入了飲料市場,因為洋馬鎮是提供原料,對終端市場控制不了。”
曹衛星稱,2005年以后餅花越來越難賣,像丁衛兵家這30多公斤,即使能賣也就六七百元,對于有3畝種植地、年收入兩三萬元的他來說,沒有多大的保存價值,“問題就在于,這些花還是有點小市場,這兩年廣東好像有個市場專門來收購餅菊,這又促使少數村民用硫黃加工。”
這位學食品工藝出身的鎮長坦言,這幾年對硫黃餅花監管上確實有漏洞,主要是認為其數量極少所以不夠重視,這次被推到風口浪尖,起先覺得意外和委屈,但后來明白如果硫黃餅花確實被不良商販用于藥材甚至菊花茶,作為源頭的洋馬鎮也難辭其咎。
杜絕硫黃熏蒸餅菊還需要一個過程
被傳出“200噸毒菊花入市”后,射陽縣農委、工商、質監、食品藥品監管成立聯合檢查組,用兩天時間對洋馬鎮菊花種植戶和菊花經營經紀人進行拉網式檢查,截至10日晚間,共在7戶農民家中發現1560公斤疑似硫黃熏制的菊花,并予以就地銷毀。
曹衛星說,現在家中還有硫黃餅花的,基本是兩種情況:一種是丁衛兵這樣的“后期剩花”,還有是一些上了年紀的種植戶,因為2005年之前一直都是熏蒸,后來說要改到加工廠脫水,他們還是接受不了這種新的方式。
“還有人是為了待價而沽!因為菊花價格波動也比較大,所以這些人覺得價格不合適,就在家里留一些,這時就要用硫黃了。”一位知情人說,“當然,沒有人有壞心,說要弄什么‘毒菊花’,因為采購商都說是用于洗浴的。誰會為幾百幾千塊錢,毀了全鎮人的生路?”
在調查中多位人士還提起,硫黃餅花還很難杜絕,和中藥材行業使用硫黃熏蒸的情況很相似,因為硫黃熏蒸曾普遍用于中藥材防蟲、殺蟲、保管,后來國家出臺政策予以限制,但目前還是難以根治,成為行業的一個“潛規則”。
“徹底杜絕硫黃熏蒸菊花,這需要一個過程。”郭開亮說,這次有關“200噸毒菊花”的說法,雖然夸大事實,但也間接推動洋馬鎮“無硫化”的進程,畢竟食品安全大于天,不能留下任何隱患。他舉例說,自己每年給王老吉供貨,要接受對方31項質量檢測,去年就因為有些花的顏色偏黑,被退回一整車的貨,“在這些問題上,越嚴格越好,既對別人負責,更是做好自己產業的前提。”
除了原有的加大宣傳力度和突擊檢查外,洋馬鎮已經出臺監管硫黃餅花的三項具體措施:在加工季節請縣質監等部門來鎮里駐點檢查;加強流通環節的監督,在每個村都設幾個安全監督員,一旦發現有人用硫黃生產干菊,就立即舉報;對查出來的經營戶不光是教育,還要進行處罰。
來源:新華網 編輯:張少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