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能不能在這樣的樓里繼續辦公,誰心里也沒底。廣元市的房管部門很快請來了這幾棟辦公樓的設計單位——081建筑勘察設計院的專家進行評估。設計院專家給出的意見是:非常危險,建議盡快搬離。
很快,建筑質檢部門對這五棟“四大班子”的辦公樓進行了鑒定,鑒定結果為:全部是D級危房。
我國的《危險房屋鑒定標準》載明,“D級危房為:承重結構承載力已不能滿足正常使用要求,房屋整體出現險情,構成整幢危房。”
按照規定,被震成D級的危房可以直接拆除重建。但廣元市委、市政府在召開專題會議后卻放棄了修建新辦公大樓的想法,作了一個當時很多人都不理解的決定:對原樓進行維修加固后繼續使用。
一位參加了這次專題會的干部稱,廣元市市委書記羅強在此次會議上向列席會議的專家說:“5·12”損失太重,群眾住房急需修建,需要花錢的地方太多,辦公樓重建需要數千萬元,如果不是非拆不可就不重建。
“一是考慮到資金有限,廣元又是地震的重災區,我們應該將有限的資金投入到極重災區的群眾安置和重建上。二是當時有繁重的災后事務需要處理,沒有考慮建新樓的時間,也沒這個精力。”羅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市委、市政府堅持不蓋新大樓
很快,參與評估的專家給出方案:只有鋼筋穿墻體進行加固才能重新使用,并且強調這是維修加固的唯一方案。
隨后,廣元市的房管部門找來了幾家有危房加固資質的企業對這五棟辦公樓進行評估。得到的反饋是,如果加固到能夠抗震的標準,就需要增加大量的構建柱和鋼筋,這個花費非常高。
廣元市的幾位領導迅速對這一反饋開會商議,他們還是“心疼錢”,決定只對受到明顯損壞的地方進行維修加固,只要不是十分危險的能堅持用盡量堅持用,目的就是節約成本。
加圈梁、加立柱、穿“鋼背心”、重布強弱電線路,市委市政府大樓的加固維修進行了兩個多月。為節約資金和減少不能辦公的時間,辦公樓只進行了加固,沒有進行統一內裝修,除了扭曲損壞的,連門窗也沒有換。由于地震前各單位裝修風格不一,加固后的辦公樓地磚、門窗依然五花八門。
“現在你看這房子啊,表面上看還不錯,但其實不行,根本不抗震,如果再來一次七級以上的地震肯定要倒。”一位干部指著廣元市政府的辦公樓對記者說。
一位知情人向記者透露說,地震過后,廣元市委市政府之所以帶頭不蓋新樓、從簡加固還有一個很重要的考慮是,大多數廣元市市直機關的辦公樓也都是1985年建市時修建的,樓層都不高,而且不抗震。大地震過后,幾乎所有機關的房子都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如果這個時候市委市政府帶頭修建能抗震的新大樓,恐怕后續會引發一連串的修建新辦公樓高潮,很多單位都盯著市委市政府呢”。
災后重建中,廣元市委市政府立下了一條硬規矩:除極重災區青川縣被震垮的辦公大樓重建外,其余縣市區不能重修辦公樓,市直部門不能單獨修辦公樓,需要修建的,由廣元市統一規劃修建集中辦公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