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務人員積極參與 不可或缺 改革收入分配制度 優化環境
在提高群眾滿意度的同時,調動醫務人員積極參與,卻是醫改順利推進不可或缺的因素。
在上海推進公立醫院補償機制改革,在基層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實施“收支兩條線”,設備、人員等日常運行經費全部由政府承擔。而在成本核算的基礎上,合理確定醫療服務價格,完善政府投入機制,逐步實現公立醫院補償由服務收費、藥品加成收入和財政補助三個渠道向服務收費和財政補助兩個渠道轉變。對符合區域衛生規劃的公立醫院基本建設、大型設備購置、重點學科建設等發展建設支出,經專家論證和有關部門批準后,納入項目庫管理,所需資金由政府根據項目輕重緩急和承受能力逐年統籌安排。探索對中醫院、傳染病醫院、精神病院、職業病醫院、婦產醫院、兒童醫院、康復醫院、老年護理機構分類管理辦法,在政府投入政策上予以傾斜。在規范收支核算,合理控制成本的前提下,按照國家的有關規定,制定公立醫院政策性虧損的政府補助辦法。嚴格控制公立醫院建設規模、標準和貸款行為。
同時,上海醫改中還要醫務人員執業環境,完善醫療執業保險,積極發展醫療意外傷害保險和醫療責任險,建立醫患糾紛第三方調解機制,依法治理“醫鬧”行為。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實行不直接與醫優化療服務收入掛鉤的醫院工資總額預算管理制度和以崗位工作量、服務質量為基礎的內部收入分配制度,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
正是針對上海的特點,上海醫改方案(征求意見稿)中出現了一些新字眼,如老年護理保障計劃、商業醫療保險、實現所有權與經營權的適度分離、發展現代醫療服務業。而上海醫改方案還對市民看病就醫中突出問題的訴求積極回應,將推行包括門診“一站式付費”和醫保病人“先診療、后結算”便民措施等寫入醫改方案。“這無疑是惠及民生的重大亮點之一。”(記者陳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