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日報》記者今天從福建省晉江市人民法院獲悉,從1998年至2010年上半年,該院共審結“農民工二代”刑事案件1757件2297人,占該院同期審理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將近90%。
上網費成犯罪重要誘因
搶劫、盜竊、故意傷害、強奸、聚眾斗毆,是晉江法院審理的“農民工二代”犯罪案件的前5位。其中,前兩類案件占到總案件數的74.53%。
“‘農民工二代’侵財案件標的一般不大,但不計后果,有時會為了很少的財物而采取暴力手段,甚至不惜奪取他人性命。”晉江法院刑一庭副庭長洪朝參說。
晉江法院研究室法官黃永星認為,網絡、網吧在“農民工二代”犯罪中的負面作用非常大,網吧已成為“農民工二代”犯罪團伙的主要聚集地。
而籌集上網費用則成為“農民工二代”犯罪的重要誘因。癡迷上網經常需要購買網絡虛擬財產,有的“農民工二代”就是為了區區幾十元上網費便鋌而走險走上犯罪道路。
具有較大隨機性沖動性
據黃永星介紹,“農民工二代”犯罪動機具有較大的隨機性和沖動性,侵害對象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
據介紹,晉江是全國最早承諾不讓外來務工人員子女上不了學的城市。很多外來務工人員因此選擇扎根晉江,他們的孩子在晉江出生,與本地孩子一起上學。
“‘農民工二代’不認為自己是農民,但他們走上社會只能到工廠從事又苦又累的工作,而本地孩子卻能從事一些體面的職業,有的則繼承父業當起老板,開好車、住好房。這使得‘農民工二代’產生很強的心理落差,認定自己處于被排斥狀態。”晉江法院院長潘豐源說。
團伙意識滋生暴力亞文化
與父輩們一樣,大多數“農民工二代”與當地人少有交往。他們基本上以親緣或者地緣為紐帶進行交往,主要是自己的家庭成員及相同家庭背景的其他流動人口子女。
“這些小團伙一般會有一兩個‘權威’人物。一旦‘權威’人物染上不良習氣,便會迅速傳染給他人。”洪朝參說。
而很多“農民工二代”是在家鄉完成義務教育后才被帶出來,長期缺乏父母的管教。即使是在晉江出生的孩子,也由于父母只顧賺錢或者無暇顧及而缺乏正確的教育和引導。那些看上去很“風光”的“江湖幫派”對這些孩子無疑具有很強的吸引力。
“濃厚的江湖黑惡意識和團伙意識,使得一些‘農民工二代’走上犯罪道路。”洪朝參介紹說。
來源:法制日報 編輯:鄧京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