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歲零18天,飛揚的生命倏然著陸
午后,四月的陽光暖暖地照耀著這座城市。不足三歲的小“土豆”飯后在草地上撿起了兩根樹枝,一邊晃一邊開心地說,“我要把它做成魚竿,釣魚給我媽媽吃,媽媽餓了。”這是2011年4月19日的14點。
就在11個小時前,小“土豆”的媽媽、曾經以“癌癥日記”感動了無數人的復旦大學青年講師于娟悄然離世。近萬名網友含淚在網上向她道別,復旦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為她舉辦了一場小型的告別會,不少復旦師生淚灑現場,但這一切,于娟那個小小的兒子“土豆”,依然懵懂無知。
母親辭世前幾天,兒子一直在哼唱: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塊寶
“再遠的飛行也要著陸,再長的旅行總會回家。2011年4月19日凌晨3時許,于娟辭世。幾番生死,頑強抗爭到底;下筆萬言,生命日記傳世。生命如斯,應無所憾。”昨天清晨8點58分,專為于娟而開的微博、“復旦教師抗癌記錄”發出了這條讓無數網友惋惜的消息。她的上一條微博,時間停留在4月18日9點08分,盡管只有他人代言的寥寥數語,但“平安,今天轉院”六個字還是給了所有關心她的人吃了一顆定心丸。沒有人知道,就在18個小時后,她將永遠離開這個世界。“這兩天,有個關于‘關愛女性,關注腫瘤’的活動需要她的一張照片。因為這幾天她的狀態一直不太好,我們一直在等,等她身體好點再幫她拍照。我們一直以為,她熬過了5月就好了。誰知道,她突然之間就這么走了……”對于于娟的離世,于娟的姐夫羅先生還難以接受。昨天中午,在于娟租來的家里,他接待了前來探視“土豆”的幾位媒體代表。眼前的他眼圈發紅,因為一夜未眠而顯得有些憔悴。談到于娟的離世,他幾度落淚。“其實,早在清明節期間,于娟的狀況就不是很好。送到醫院急救,但是醫院里來來往往的人太多,聲音又嘈雜,她這幾天一直沒有睡好。”前天晚上,于娟突然就呼吸急促起來,“當時我們已經預感到,可能不好的事情就要發生了。我們叫醒了已經睡著的‘土豆’,想要讓于娟再看他一眼。像他這樣年紀的孩子,半夜被突然叫醒會又哭又鬧,但‘土豆’很乖,很安靜,他看著正在吸氧的媽媽說,‘我要幫助媽媽!’凌晨3點,于娟走了。我們再次叫醒了‘土豆’,他一直堅持不肯進病房。我們都想,也許,孩子是知道了什么吧?前幾天,‘土豆’就一直在唱,‘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塊寶。’奶奶和姑姑一直不許他唱這首歌,但‘土豆’一直在唱。當時,我們都很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