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茫然弟”(資料圖片)
余朕哲也迅速被網友找到。他的微博短短兩天“粉絲”就突破了兩萬人,學校的宣傳片希望他能“出鏡”,甚至一些廣告代理也盯上了他,希望能建立合作。
網絡“狂歡”娛樂了誰
和“齙牙哥”“茫然弟”一樣,因為網絡走紅的“草根”不在少數。從“芙蓉姐姐”到“鳳姐”,從“小胖”到“犀利哥”,網絡一次次發揮了巨大的力量。
相關專家表示,除去網絡推手和網絡“水軍”的炒作,在網絡無責任的心理下,躲藏在屏幕背后的人們借助網絡的力量對很多人物和事件起到了推波助瀾作用。杭州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傅立群說,網絡力量已滲入到經濟發展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不需要承擔后果、無責任的網絡“圍觀”開始成為一種常態,這就需要網民對信息進行有效識別和過濾,避免這種“不負責”擴大帶來惡劣影響。
浙江大學新聞系教授吳飛說,對于通過網絡進行“惡搞”行為,站在當事人角度,如果這些惡搞行為對他們的肖像權以及人格造成了侵害,應該制止,因為人和人之間需要互相尊重。
“當娛樂化傾向正在成為一種大眾文化時,‘這種圍觀’在相當長一段時間里會變得越來越常見。”吳飛說,如果類似“齙牙哥”“茫然弟”這種惡搞并沒有對當事人的人格等造成傷害,也不妨大度一些,一笑了之。
來源:新華網 編輯:于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