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搖不上?慢慢搖唄,總能搖中吧。”銷售員答。
“有花錢買指標的渠道么?”記者說。
“這個得幾萬吧,您不覺得貴么?”銷售員說。
“這種花錢買的指標是走二手車置換還是直接走搖號的指標?”記者追問。
“二手車置換的比較多,我們這市場里花幾萬辦的都有,不過這種方式主要是沒法參加搖號的人。如果您有搖號資格,我們不建議您這么辦。”銷售員說。
“我們有同事說,4S店也能幫客戶辦花錢買搖號指標,你們這里能辦么?”記者問。
“別人能辦的,我們也能辦。”銷售員說。
接著,記者又來到位于市場中部的一家現代汽車4S店咨詢。當記者問到,能不能花錢買搖號指標時,銷售員肯定地回答道:“可以買,6萬塊錢左右吧。”
一位購車者在采訪中對記者說,他在北京石景山附近一家4S店,也問到了可以花5萬塊錢買搖號指標的情況。他氣憤地對記者說:“公開搖號中居然有這種暗箱操作的行為,實在讓人難以接受。”
4萬、5萬、6萬,也許這些價格的簡單差別不能代表什么,重要的是,從這些人的口中記者得知,這種利用管理漏洞超常規拿到車牌的做法,或許已在北京車市內部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