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有助醫患間良性溝通
華西都市報記者在搜狐等微博網站上搜索發現,成都市醫療機構和醫護人員的微博多達數百個,其中不乏專家。
這些醫院和醫生的微博,發言大多不離本行,包括健康提醒、工作見聞等等,但最多的還是與網友的互動,解答各種咨詢。
“甲狀腺癌患者碘131治療后懷孕,能不能服用葉酸?”川大華西醫院核醫學科副教授于南在微博上給出了建議;“4歲兒童,右眼皮老是只能睜開一點。貴院能否醫治?”川大華西醫院眼科教授劉隴黔,作出了需盡快手術的答復。“70歲老人左腎萎縮,左腎結石無功能,是否需要手術?”四川省人民醫院泌尿外科副主任醫師王東作了相關解答。
華西都市報記者看到,一些三甲醫院的微博留言甚至多達十幾頁。一位醫生告訴記者,在微博上認真解答咨詢、善于溝通,不僅能積聚人氣,還有助于醫患之間的良性溝通。
微博咨詢不能代替傳統門診
微博上尋醫問藥雖然具有方便、快捷,打破地域性限制等優點,但華西都市報記者發現,醫療機構或醫生在開通微博時并不需要審核個人信息,網站也無審核醫療機構或醫生資質、職稱等信息的權限。不需要任何驗證,就可以以“某醫院婦科醫生”“某醫院肝膽外科醫生”等注冊微博。如果網友接收了錯誤或者虛假的信息,后果不堪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