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劉蔚母親帶特產也好,盧雨兮父母買手機也罷,他們的目的,都只有一個,讓孩子少受委屈,自己當年的苦,盡量不要重復在孩子身上。也正是在這種心態的帶動下,家長們憑著各自的能力,為孩子,開出這一份份,與自己當年大不相同的入學賬單。
■ 老生呼吁:合適最好
新生曬入學賬單,對于這個問題,那些作為“過來人”的老生們,應該最有發言權。
保林告訴記者,大學新生入學賬單一年年變化,這是必然,畢竟,社會在不斷發展。保林說,筆記本電腦、數碼相機一類的東西,越來越多的出現在大一新生的行李中,因為以前很少有人大一就買,所以現在會覺得一份包括了這些東西的賬單太奢侈。但是,他認為,這并不能一概而論。“現在很多老師都使用多媒體教學,有個電腦會輕松許多。再說,很多學科的學習,很多興趣愛好的培養,如果從大一就開始做起,必定會積累起很多優勢,比如說攝影。”
當然,對于尺度問題,保林也向新生和家長提出了建議。在他看來,家長為孩子購置物品需量力而行,有必要,能夠買的,才應該買。對于會給家庭經濟造成一定負擔,或者實用性不大的物品,則應盡量不買。結合自身經歷,保林向新生提供了一種方法:通過日后的勤工儉學或者兼職,自己掙錢買東西?!爱斎?,這并不是說大學四年就只想著掙錢,也不意味著通過勤工儉學或者兼職賺到了錢,就可以去買一些比較奢侈的東西。這跟新生該有一份怎樣的入學賬單是一個道理,”保林說,“合適的才是最好的”。
來源:光明日報 編輯:于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