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3
心理篇——
這些“癖好”我有么?
1、從小到大從沒欣賞過異性,看到完美的異性沒有“心跳”的感覺。(此處的“欣賞”是著重指異性間相吸之情,對祖父輩、師長的敬佩欣賞不在此列)
2、交往過的異性與自己的年齡跨度很大:如相差20年甚至以上。
3、十分堅持原則:總是被同一類型的異性吸引,但最后都因同一個原因分手。
4、出生在單親家庭,或者從小就在父母的溺愛中長大,總幻想能找一個伴侶能代替“爸”或者“媽”來照顧自己。
5、每次分手都是因為家人反對而分開,即使自己很愛對方。
6、單身超過兩年,因為覺得自己一直都沒遇到合適的人。
7、心思極為細膩,沒事時就想著對方是否會“出軌”,天天電話、短信上演“絕命追魂曲”。
8、每次分手,你都覺得是對方犯錯誤,分手以后總認為“下一個”是最好的?
9、有童年陰影,甚至這個陰影一直影響你的交友甚至婚戀觀。
10、沉迷與虛擬社交不能自拔,厭惡現實生活中的一切。
智囊團意見
談戀愛就像在電影院中看電影,只要找對了自己的位置,就可以放心舒適地坐著,不怕被別人打擾。但是,為什么在一些愛情故事中,我們常常會看到不歡而散的結局,或者同樣的愛情悲劇一而再再而三地上演?這是因為這于我們內心的深處,總有一個主宰我們心靈和行為的“魔鬼”——我們總在對自己妥協卻矛盾“我就是喜歡這類型,但又討厭這性格的”、“我就是要找一個和我媽一樣的,但又不喜歡像媽一樣嘮叨”。這種人,在現實生活中有一個稱號,叫“煩人”。
怎么樣才能不做讓人討厭的“煩人”?如果出現矛盾又扭捏的時候該怎么辦?建議先深呼吸一口氣,先讓自己安靜起來,然后再認真想想:這種類型的人我是真的喜歡么?他/她好在哪里?有什么缺點?這些缺點是我能接受的嗎?我能否保證不以他/她的這些缺點作為分手借口?
至于由于第三方外力(如父母)原因而常常被“砍情絲”的一族,又或者有“戀父戀母癖”的愛好者,建議先回家過了父母關,再想清楚將來是要一個老公/老婆還是要一個爸/媽后,才開展下一段戀情(不要害人吶!)
對于那些喜歡和“長輩”或者“小孩”交朋友的人,在確定自己能永遠擁抱一個“成熟”或者“天真”的心境后,即可隨時開展戀情。
最后,如果有些人覺得一個人挺好,壓根就不想拍拖、結婚的話,那么,恭喜您!您終于可以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了,因此也不屬于咱的“脫光行列”,可以去領取“神壇級”超級“光棍”封號!
來源:羊城晚報 編輯: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