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餐桌怎樣更安全
【認識】
公眾誤解怎樣扭轉
——訪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院長羅云波
目前大家對食品添加劑的恐懼心理是由于非法添加所造成的。如果嚴格按照標準用,食品添加劑非但沒有害,還能保證我們的安全
問:政府部門公布的我國食品安全檢測合格率非常高,可為什么老百姓的感受卻不是這樣?
羅云波:我們做過調查,問題是這樣的:在過去5年,你的親戚、朋友、同事等你所認識的人,有沒有因為食品安全問題進醫院甚至死亡的?絕大部分人說沒有。
大家都是從報紙上、電臺上、新聞上、微博上了解到食品安全事件的。媒體曝出的食品安全事件,從科學統計數據上來講是屬于小概率事件。當然,我們不會因此而放松警惕,對食品安全還得常抓不懈。
問:媒體曝光的種種食品安全問題,讓不少公眾對食品添加劑談虎色變。我們應該如何認識和看待添加劑呢?
羅云波:現在很多人把添加劑當成毒藥來看,覺得食品安全問題都是添加劑造成的,這是最大的誤讀。
添加劑屬于食品工業當中不可或缺的一類物質。以防腐劑為例,如果沒有防腐劑對食品當中致病菌的控制,我們很可能就會受到其他食品微生物的侵害。比如去年德國大腸桿菌事件中死了很多人,這些都是致病菌所造成的。如果用了防腐劑,就能夠抑制這些致病菌,保證我們的安全。
食品添加劑如果嚴格按照標準用,非但沒有害,還能夠保證我們的安全。目前大家對食品添加劑的恐懼心理是由于非法添加所造成的。比如三聚氰胺、蘇丹紅、孔雀石綠,它們其實都不是食品添加劑,卻把添加劑的名聲給敗壞了。所以不要把添加劑看得那么恐怖。
問:現在轉基因食品已經進入日常消費,有人很擔心轉基因食品的安全。你怎么看?
羅云波:就已經在市場上銷售的產品來講,不管是從營養上還是外觀上,我覺得轉基因黃豆的質量上肯定是優于非轉基因的。轉基因是經過安全評估的,安全沒有什么問題。
相比于轉基因食品,老百姓更能夠接受雜交育種。實際上雜交育種的本質也是基因發生交換,而這種交換是一組一組的基因在進行交換,其實更不可控。所以,嚴格意義上來講,實際上雜交育種還不如轉基因的安全。
【熱點】
提高奶價成本誰擔
——訪中國農科院北京畜牧所副所長王加啟、中國疾控中心營養所副主任王君
大家都在抱怨沒有好牛奶,可是如果企業不提高好牛奶的收購價格,農民就不會愿意增加投入,就很難生產出好牛奶。只有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才能解決根本問題
問:現在有一種聲音,認為中國的生乳標準是比較低的。您可否介紹一下目前世界生乳標準的基本狀況?
王加啟:世界上不同的國家奶業發展程度不同,關于生乳的標準也有很大的區別。我歸納了一下,基本上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發達國家的奶業標準,一類是發展中國家的奶業標準。發達國家的奶業標準是以安全為主體的標準體系,而發展中國家除了安全指標,一般還兼顧質量指標。與發達國家相比,發展中國家的生乳標準一般要低一些。
中國目前的標準屬于發展中國家的標準,與發達國家的標準相比不高,在發展中國家里,標準算是不低的。
問:如果對牛奶質量和安全提高要求,成本是不是必然提高?這成本應該由誰承擔合適?
王加啟:提高牛奶的質量和安全,確實是需要增加投入的。誰來承擔增加的成本,是整個奶業利益鏈的核心問題。我們國家奶業發展過程中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其核心就是利益分配問題。
大家都在抱怨沒有好牛奶,可是如果企業不提高好牛奶的收購價格,農民就不會愿意增加投入,就很難生產出好牛奶。根據我個人了解的資料,發達國家牛奶質量和安全相對要好,企業承擔的責任和發揮的推動作用是第一位的。只有建立了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才能夠解決奶業發展中的很多根本性問題。
問:您認為乳品企業和監管部門有哪些辦法來提升對乳制品的安全保障能力?
王君:我覺得提高乳制品的安全,從企業角度來講要做好企業的自律。在這方面又有幾個角度。首先食品安全法提倡企業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制定嚴于國家標準的企業標準;其次,企業要從食品原料、生產過程、人員操作等各方面做好相關的工作,包括食品出廠前的自檢。
作為監管部門,食品安全整個鏈條上涉及的各個部門要依法認真履職。另外,行業協會也要發揮領軍和導向的作用,引導企業向好的方向發展。
【網友提問】
一天一地一廣仔:為什么從三聚氰胺到黃曲霉素,毒奶、毒奶粉的問題一直折騰中國、折騰老百姓?難道乳企就不能規規矩矩生產?中國的奶業何時讓人放心?
大遼:根據有關部門公布的數據,我國2010年蔬菜、畜產品、水產品檢測的合格率均在96%以上。實際情況與大家的感覺為何會有這樣的落差呢?
呼風喚雨的小周:我們某些標準的制定是否會基于保護企業的利益而降低要求呢?標準最后是如何拍板的?標準的制定過程能否更加透明化?
【網友熱議】
@漫游世界:解決食品安全問題,一是政府不能失職。現在有好多問題都是在社會公眾和媒體推動下才得以“高度”重視;二是違法者必須付出沉痛代價。食品安全違法成本太低,助長了鋌而走險者以較低成本牟取暴利。
@無名99:雖然大家嘴上都嚷嚷著“便宜沒好貨,好貨不便宜”,但仍然有相當一部分人一味追求低價格。并不是說所有低價產品都不好,只是一味追求低價最可能導致的結果是:上當受騙!
@徐云松平人才濟濟:食品安全說到底是個良心活、技術活。從長遠講,應抓道德建設,建好軟環境,建立誠信檔案。當然廣大群眾的監督也必不可少。
@文川666:民心在哪里?真正的民心在百姓呼吸的新鮮空氣里,在百姓喝的干凈的水里,在百姓吃的放心食品里,在百姓的一日三餐里!
@ grantpatton:乳品行業安全問題頻發,陷入“知錯就改,改了再犯”的怪圈,這是典型的監管不力造成的。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編輯: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