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扶持、鼓勵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或企業
我國動畫片年產量從3000多分鐘,到26萬分鐘,用時8年。快速發展模式是2004年開啟,當年國家出臺了一系列動漫扶持政策,在市場啟動階段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不少專家認為扶持政策在今天失于“普降甘霖”,“本來想要結果,但野草也長出來了。”馮毓嵩說。
“數量大不是壞事,好作品是百里挑一的。”玄機科技有限公司總裁、《秦時明月》的編導沈樂平說,現在能有6000家動漫企業,正是源于政府的推動,才能讓服裝、日用品、玩具行業的人也投入到這個行業中。
不可否認,扶持政策確實造成不少企業主要靠政策生存,沒有造血功能。據沈樂平介紹,現在做動畫片最高的獎勵是一分鐘3000元。可有的企業一分鐘只用一兩百元就搞定了,然后低價賣給電視臺,或者白送,甚至貼錢,只要拿到政策就賺出來了。“不分析市場需求,只把政府當客戶。”他說。
業內人士認為,政府要調整現行政策,按分鐘數獎勵的“動畫片播出獎勵政策”要逐步淡化。扶持要有選擇。“應該扶持、鼓勵第一個做某種題材作品的、有原創價值的人或企業。有限的資金應該投入到最有原創價值、最有創意的部分。”浙江工業大學藝術學院院長常虹說。
“應該讓第三方進行市場調研,根據數據了解這個企業以往作品在市場上的表現如何。再結合專家評審意見與產量,判斷是否要扶持這家企業。不能只看分鐘數。”沈樂平說。
打通動畫與漫畫、動漫與文學作品之間的聯系
德國漢學家顧彬說,很多中國當代小說缺少愛,魯迅有大愛,才能寫出孔乙己。這個論斷也適用于動漫。一個有責任感的創作者,首先要有仁愛之心。比如日本動畫片《櫻桃小丸子》,沒什么復雜情節,就是愛的教育。有人批評中國動畫不好是因為太多說教。優秀的動畫哪能沒有說教?關鍵是說教方式要巧妙,要有創意。
創意的別稱是變化。臺灣漫畫家蕭言中的作品《笨賊一籮筐》在內地已經連載8年多了,情節變化多端。他用改編阿拉丁神燈說明如何求變。“燈奴可能很粗心,一出來就把阿拉丁踩在腳下,問主人你在哪兒?或者是阿拉丁很粗心,把神燈當夜壺了。又或者是燈奴很會推卸責任,被叫出來后又去摩擦另一個神燈,再叫一個燈奴出來,大家推皮球。”他說。
歐美、日本等發達動漫國家中,最成功的電視動畫或者電影動畫,除了宮崎駿這樣的大導演獨立創作外,大部分是來自漫畫或者小說。
沈樂平指出,如今一年26萬分鐘的動畫片里,幾乎很少有從某暢銷兒童文學、人氣很高的網絡文學、漫畫作品改編而來的。“這些平臺其實提供了讀者的評價和喜好,以及作品的受歡迎程度,有很多好故事、好創意。”
《秦時明月》就是改編自臺灣作家溫世仁的作品。年初,土豆網以1000多萬元購得《秦時明月》第四部《萬里長城》的獨家網絡播映權。而其第三部《諸子百家》的網絡點播量已近3億。
南派三叔的《盜墓筆記》寫了5年。“寫到第四本的時候開始考慮是否可以做成漫畫,最后一本的寫作花了1年半,有意植入很多畫面感很強的描述。”他說。結果,根據《盜墓筆記》改編出來的漫畫橫掃各大圖書市場,而影視劇版權也已經賣給了美國派拉蒙公司。雖然南派三叔的案例難以復制,但打通動畫與漫畫,以及動漫與文學作品之間的聯系,有助于創意的流動和脫穎而出,卻是不爭的事實。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編輯: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