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發現,原來愛國主義并不是枯燥的理論,不是思想政治課上的被動接受。”來自北京交通大學的學生王夢洋激動地說,通過點擊青少年愛國主義網站,瀏覽史實軼事、紅色旅游、影音作品等欄目,在潛移默化中陶冶情操,寓教于樂,主動接受知識,以身為中華民族子孫而自豪,決心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斗終身。
2010年底,經過精心規劃和設計,由共青團中央主辦、中國青年網承辦的全新大型網上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青少年愛國主義網(http://agzy.youth.cn/)正式上線。
青少年愛國主義網以“懷愛國之情,樹報國之志,踐強國之行”為宗旨,以科學化的教育方法和網絡化的渠道建設為手段,分別設立了新聞、資料、互動、旅游、影音等五大板塊,整合當前網上愛國主義教育所涉及的各方面信息,構筑起目前國內規模最大、史料最豐富、形態最多樣的網上革命歷史資料庫和互動中心,滿足青少年的未知渴望,極大地彌補了愛國主義教育領域網絡資源相對分散,以及規模化、系統化程度不高的缺陷。
據中信出版社文藝圖書工作室編輯王超透露,目前,相對于其他類別的青少年書籍,愛國主義教育類書籍較少。“愛國主義教育網站確實為青少年提供了一個查找資料,同時也進行愛國主義熏陶的平臺。”她說,讓孩子們的靈魂在這里得到凈化,“想起以前的革命英烈,才能更加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
談起愛國主義教育,北京大學附屬小學大隊輔導員王麗萍老師很有感觸。她認為,愛國主義本身是很“虛”的一個觀念,要讓它潛移默化地深入到小學生的思想中去,就要加大宣傳教育。由家長的一句話,擴展到課堂上的一次活動,再到一個網站的形成,愛國主義教育就是要“反復的重復”。
家住北京市朝陽區的王先生給記者打來電話,表達對青少年愛國主義網的感謝。“平時孩子很少看愛國主義教育方面的書籍,他們覺得枯燥。但是現在不同了,網絡這種形式,孩子很喜歡。”王先生告訴記者,孩子更易接受集文字、圖片與視頻等多媒體手段的網絡形式。同時,他還告訴記者,讓孩子了解老一輩的理想與信仰,對于孩子們信仰體系的建立是很有幫助的。
“寓愛國主義教育于無形”,教育學博士朱鵬舉這樣評價青少年愛國主義網。她曾經當過中學老師,中學課堂經常要求學生自己搜集一些資料來補充課本教學。她認為,這個網站對于中學生來說,不僅充實了學習內容,而且無形中進行了愛國主義教育。她還指出,這個網站的受益群體不只是青少年,其中很多內容有歷史解密的味道,對于喜歡歷史人物和事件的普通受眾,這也是個好的資料庫。
來源:中青網 編輯:馮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