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時代,回應法則第一要快,第二還是要快。與長樂事件類似,江西廬山、河南泌陽兩地通過人民日報回應,速度大大加快。地方政府,恰似與曝光信息“賽跑”,跑得快的或可贏得這場輿論比賽,跑得慢的必然輸得很慘。
不及時回應、不誠懇回應并不少見,傲慢回應更是對信譽的傷害。一只宋代瓷盤在“無損”檢測臺上損壞了,一件清代木屏風疑似被水泡了,一批清代御林軍鎧甲被賤賣了……網友曝光的故宮“N重門”事件,大有綿綿不絕之勢。這些糗事,故宮有的回應了,有的沒回應。但回應或不回應,網友都很不滿意。網友為什么不滿意,被網絡推著跑的故宮,恐怕想不到:一旦信譽被傲慢回應“閃了腰”,再要“直身”可就難了。
傳播學者麥克盧漢曾經說過,媒介即訊息,意指從長遠角度看,真正起作用的訊息并不是各個時代的媒介所傳播的內容,而是媒介本身。網絡作為新媒介,可被期許的不僅是提供海量信息,更是作為一股力量借此推動制度建立、觀念轉變的契機。面對紛繁復雜的網絡信息,不僅要有制度保障下的回應機制,更要有認真回應的責任心驅使。如果雖有新聞發言人,回應卻是雷言雷語;如果雖有官方網站,卻荒蕪得快長了草;如果雖有微博,粉絲數量卻寥寥無幾,被屢屢卷進網絡信息場的“急流漩渦”也就不足為奇了。
但愿快、實、誠的回應法則,能真正成為那些責任部門的自覺。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于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