縮小差距
30萬特崗教師80%留在當地從教
袁貴仁介紹,十六大以來,我國推動教育公平邁出了重大步伐,除了建立完整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之外,還有一系列促進教育公平的重大舉措:
努力縮小區域差距。一方面,對中西部采取特殊的政策和財政支持;另一方面,加大對口支援力度。
加快縮小城鄉差距。堅持教育資源向農村傾斜。袁貴仁介紹,近兩年來,中央財政投入350多億元,實施中西部農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計劃。實施特崗計劃,共招聘30萬名畢業生,其中80%留在當地從教。實施師范生免費教育,每年有近萬名畢業生到中西部中小學任教。
切實縮小校際差距。袁貴仁介紹,近年來,主要通過加快薄弱學校改造、推進縣域內校長教師合理流動、將優質高中招生名額合理分配到區域內初中、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共享等辦法,大力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有網友問到,“中國重點大學中農村生源所占的比例一直在下降”,山東大學黨委書記李守信代表回答,重點大學農村生源比例低的問題,從根本上講,是我國較大的城鄉發展差距導致的。目前,如果說農村生源比例有所下降的話,還受到新的客觀因素的影響。城鎮化是現代化進程中的大趨勢,現在我國城鎮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重已達到52%,而且隨著城鎮化率的提高,城鎮人口的比重將持續上升,城市考生進入重點大學的比例將隨之提高,農村考生比例下降也就是必然趨勢了。
李守信認為,農村生源進入重點大學的比例,涉及教育公平問題,需要我們高度重視。目前政府已經采取了有力措施,在努力縮小區域間生源比例的差距,如實施“協作計劃”,拿出一定的招生計劃,由發達地區在中西部地區招生,2012年已達17萬人;此外,國家還實施了面向貧困地區的專項招生計劃,每年在連片特困地區招收1萬名大學生;國家還實行了少數民族預科班招收政策,確保少數民族適齡人口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
教育資助
中職免學費范圍擴至所有農村學生
目前,我國已建立從學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完整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每年資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近8000萬人次,資助金額980億元。在中西部地區啟動了高校家庭經濟困難新生入學路費資助項目。袁貴仁說,經國務院研究決定,從今年秋季學期開始,實施農村免費中等職業教育,將中等職業教育免學費政策范圍擴大到所有農村學生、城市涉農專業學生和家庭經濟困難學生。
營養改善
受益學生3000多萬,下一步細化資金安全管理
當有記者問到“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的進展情況,袁貴仁介紹,為改善廣大農村地區特別是邊遠貧困地區學生營養健康水平,去年國家啟動實施了學生營養改善計劃試點工作,覆蓋中西部699個縣,還有11個省份在288個縣開展了地方試點,直接受益學生達3000多萬。這是我們國家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營養干預計劃,社會反響很好。
世界銀行、聯合國糧食開發計劃署和兒童伙伴組織的專家考察認為,中國政府組織實施的營養改善計劃具有高效率、高質量和規范性三方面的特點,與世界上90多個實施學校供餐的國家相比,具有獨特優勢。由于營養改善計劃線長、面廣、涉及部門多,任何一個環節稍有疏漏,都有可能出現安全事故。下一步,我們將規范從田間到餐桌各個環節、各個供餐主體的行為;深化細化資金安全管理,防止虛報、冒領、套取、擠占、挪用營養膳食補助資金;深化細化學生的營養健康教育,引導學生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確保學生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