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社照片,太原,2011年4月4日
4月2日至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來到山西省呂梁山區的嵐縣、興縣和臨縣,深入田間地頭察看墑情,走進農戶家中問農事、訪民情,到學校、衛生院和農貿市場了解民生,召開座談會聽取意見和建議。
這是4月3日,溫家寶在臨縣城北瓜果蔬菜綜合市場了解農副產品供應和價格情況。
新華社記者 李濤 攝
四月的三晉大地,乍暖還寒。月初的一場雨雪,給久旱的呂梁山區帶來了甘霖。
4月2日至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來到呂梁山區的嵐縣、興縣和臨縣,深入田間地頭察看墑情,走進農戶家中問農事、訪民情,到學校、衛生院和農貿市場了解民生,召開座談會聽取意見和建議。
呂梁是著名的革命老區和貧困山區,溫家寶一直十分牽掛著這里的發展。這是上世紀90年代以來他第三次到這里考察。
不誤農時,抓好當前春耕生產
水利是農業的命脈,在"十年九旱"的呂梁山區更是如此。2日下午,溫家寶來到嵐縣嵐城水庫了解除險加固情況。當地干部告訴總理,水庫庫容有600多萬立方米,可灌溉1萬多畝耕地。不久前,投資600多萬元的除險加固工程剛通過驗收。溫家寶說,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是今年水利建設的重點,目的是確保防洪安全,提高灌溉效益。他來到水庫管理站看望職工,叮囑站長楊月明要建立健全制度,把責任落實到位,守護好、利用好這一池碧水。
"一年之計在于春"。嵐縣嵐城鎮道路兩邊的大田里,整齊堆放著備用的農家肥,小蔥已經露頭,一些村民正在架設大棚,為春耕生產做準備。溫家寶走進農田,向村民詢問"村里人均有多少地""建一個大棚要多少錢",還拿起鐵鍬將羊糞鏟起來,撒向地里為土地增肥。一位村民用移動軟管鋪設的噴灌設施給菜地澆水,一個個噴頭立即轉起來,向四周均勻地噴水。看到呂梁山區有了這種先進的節水設施,溫家寶臉上露出欣慰笑容。
在嵐縣北關村、興縣張家灣村和村民座談時,溫家寶說,土地是農民最大的社會保障,維護農民的基本權益最重要的就是維護土地權益。耕地不僅是農民的利益,也是國家利益,因為中國人太多,地太少。土地流轉要尊重農民意愿,不能搞強迫命令。修路、建房都不能亂占農民耕地。
在臨縣城莊鎮萬畝玉米高產創建示范田,農機手駕駛著鋪膜機向前開進,一壟壟剛剛被雨雪浸潤的土地蓋上了白色的薄膜。溫家寶觀看了鋪設地膜的過程,聽說鋪地膜每畝增加成本不到40元,但畝產卻能增加40%左右,他連連稱好,并鼓勵村民在農業生產中多應用一些新技術、新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