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越是深入地了解情況,越是感到心情的沉重;越是深入地思考分析,越是覺得責任重大--岳鑫齡校長發現當下的問題越來越嚴重。于是,他有了自己的打算:一定要改變這樣的現狀!
原來,岳鑫齡逐漸發現:學生們的課業負擔日益沉重,孩子們幾乎沒有什么課外活動和自己支配的時間,身體素質越來越差,"小眼鏡"越來越多,更讓岳鑫齡憂心忡忡的是,本應該充滿朝氣的孩子們臉上的笑容越來越少,快樂似乎也漸漸離他們遠去--他們成了學習的奴隸,每日里機械地念著書、寫著作業,用他們自己的話說就是"小機器人"!還有老師們,這些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的教師們,他們真是燃燒自己的紅蠟燭啊!不惜透支著自己的體力和健康,毫不吝惜自己的業余時間給學生們加課、補課……他們臉上的表情卻也漸漸麻木,不會笑了,沒有了親切,取而代之的是焦急和恨鐵不成鋼的神態。"拉鋸就掉末"的觀念已經深深種植在老師們的心里,自習課時常常有三位任課教師擠進同一個班,大量的重復性的作業壓得孩子們喘不過氣來。有的學生還常常因為不能完成作業而受到批評,以致于中午餓著肚子補寫作業。可是效果呢?大家都感到疲憊不堪,學生們的學習成績并沒有提高,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卻正在一點點被磨蝕,身體健康每況愈下,師生關系也出現了不和諧的音調,矛盾漸多。
"這絕對不是我們所要的教育!這完全背離了教育方針!"岳鑫齡校長不無痛心的說。作為一個在教育戰線上已經工作了幾十年的老知識分子,一份堅定的責任驅使他不停地、蟬蛻般痛苦地思考著。"怎樣才能改變現狀,擺脫這種困境呢?怎樣才能真正地符合教育方針,提高教育質量呢?怎樣才能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讓他們全面和諧地發展呢?……"一連串的問題緊緊地纏繞在岳鑫齡的心頭,他一邊翻看著工作日志,一邊陷入冥思苦想之中。最后,他堅定地認為,只有轉變教育思想和觀念,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把過重的課業負擔減下來,才能使學生的全面發展成為可能。
1988年,塘沽區實驗小學被確定為天津市教育整體改革試點學校。于是,在前幾年學校自主進行的基礎上,岳鑫齡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教育教學改革!
岳鑫齡首先在轉變教師的教育思想上下功夫。怎樣評價學生?"只用一個分數作為標準來衡量學生是十分片面的,"岳鑫齡多次對老師們講,"要樹立起正確的人才觀、質量觀、價值觀,這是引導學生和諧發展的基礎和前提。"他帶領老師們學習理論、分析實情,大家取得了共識,認清了課業負擔對于孩子們成長的危害,廓清了培養目標對于學生成長的作用,更為重要的是,老師們認識到:學生的和諧發展是多層面的統一,所以,教育的內容、方式、途徑等方面也應當彼此和諧。老師們越來越明白了,過重的課業負擔與教學質量并不是成正比的,它不僅剝奪了孩子們最佳發展的可能性,還阻塞了孩子廣泛攝取知識信息的途徑。大家統一了思想,決心把過重的課業負擔減下來,把和諧發展的時間和空間還給孩子們,讓快樂重新回到孩子們的心里。
思想是行動的基礎,行動又是思想的體現。接下來,一系列的教學改革在塘沽區實驗小學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