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文化建設中的現代性與傳統性的關系,是認識文化發展規律必不可少的環節,是文化自覺的重要方面。應該從文化的價值取向、構成要素、構建路徑等角度來關照現代性和傳統性及其關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具有先進性,它實現了文化的現代元素和傳統元素的有機結合,體現了現代性與傳統性的有機統一。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過程中,要正確把握和認真處理現代性和傳統性的關系,真正做到弘揚優秀傳統,吸納現代文明,彰顯時代精神,進一步筑牢我們的思想基礎,培育我們的精神家園。
現代性與傳統性是文化建設的兩個重要維度。任何一個時代的文化及其建設,都包含著現代元素和傳統元素。現代性和傳統性的關系一直是貫穿文化建設中的基本關系之一。把握文化建設中的現代性與傳統性的關系,是認識文化發展規律必不可少的環節,是文化自覺的重要方面。在文化建設中,我們應該從文化的價值取向、構成要素、構建路徑等角度來關照現代性和傳統性及其關聯。
文化的現代性、傳統性與文化的價值取向
無論是現代文化還是傳統文化,都具有一定的價值取向。通過觀察與比較,我們會發現,不同時代、不同形態的文化的價值取向既有一致,又有殊異。一致性表現在,特定社會的主流文化都力圖追求某種社會認同或者構建某種思想基礎,提供某種精神信仰或者精神寄托。殊異性表現在由于文化的制度性基礎不同或者時代內容不同,一定文化的價值取向的具體內容也不同。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主要價值取向是“構建共同思想基礎和共有精神家園”。胡錦濤同志對文化的重要作用作過精辟的概括:“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苯⑹裁礃拥乃枷牖A和精神家園,才能提高民族的凝聚力和創造力?才能提高我們的綜合國力和支撐經濟社會發展?
在構建共同思想基礎和共有精神家園的問題上,首先需要正確認識文化的現代性和傳統性及其關系。現代性和傳統性的區分體現在它們表達或體現社會文化發展中既相區別又相聯系的兩個社會階段及其時代內容。這里所說的現代性,是與傳統性相對應的概念,主要指現時代的特征、條件、精神、問題等。文化的現代性,是指反映當前時代的問題,體現時代精神,順應時代要求,符合時代潮流等文化特性。這里的傳統性,主要是指一定形態的文化中反映或包含以往時代的內容特別是包含舊時代的思想因素等。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現代性主要體現在,它以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作為指導思想,植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反映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乃至整個社會發展的要求,吸收了當今世界文明發展的積極成果,順應了時代的潮流,體現了伴隨經濟全球化、科學技術、社會改革等不斷發展而來的時代特征。在現時代,作為先進文化代表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依然具有科學性、民族性、大眾性等基本特征,但這些基本特征又被賦予新的時代內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不可能割斷與傳統文化的關系,它的傳統性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它本身要自覺吸收傳統文化中的有價值的成分或優秀成果,一是它不可避免地還要受到舊文化的影響,就像馬克思說的那樣,“死人抓住活人”。
在現實中,如果不顧及到現代性和傳統性之間在價值取向或價值目標上的一致性和殊異性,那么,在文化選擇上就會出現兩種極端或偏差。例如,忽略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二者之間的殊異性,特別是忽略現代文化與傳統文化之間的制度性基礎和不同的時代內容,夸大傳統文化的社會適用性,試圖用傳統文化來取代包括當代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在內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以儒學或其他傳統思想文化來作為構建當代中國社會的思想基礎和精神家園的根基。又如,夸大現代文化與傳統文化之間的差異或斷裂,完全拒斥傳統文化,對傳統文化中具有恒久價值的因素視而不見,使得思想基礎和精神家園的構建失去歷史的延續性和傳統文化的魅力。
在文化建設中,首先要從文化的價值取向上來考慮是否選擇或建構一種文化。其實,在傳統文化中有優劣之分,在現代文化中也有良莠之別。關鍵在于,要把積極向上、科學健康、有益于人民和社會的文化作為我們共同的思想基礎和共有的精神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