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經濟|社會|熱圖|專題|節會|人事變動|地方企業|文化 •  旅游|
      各地: 安徽 北京 重慶 大連 福建 廣東 廣西 海南 黑龍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蘇 遼寧 四川 山東 上海 陜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中國在線>專題>文化體制改革>文化品牌建設
    文化體制改革“驗收” “皇糧”斷后三級跳
    2010-08-11 14:39:1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打印文章 發送給好友 分享按鈕

    文化體制改革“驗收” “皇糧”斷后三級跳

    改制后,院團演出場次大幅增加,舞蹈節目深受好評。朱磊攝

    文化體制改革“驗收” “皇糧”斷后三級跳

    嶄新的訓練大廳里,劇院老師正在指導動作。 朱磊攝

    ■“3年來,每名員工工資都實現了三級跳。即使是去年經濟環境比較差時,也演出了186場呢!”

    ■“過去作為事業單位,猶如一潭死水,波瀾不驚。改企之后,更多的小魚游進來,過去躺在池塘里睡大覺的大魚,也開始活躍起來。”

    開欄的話

    又至年底,中央制定的文化體制改革“時間表”、“路線圖”和“任務書”,也分別到了階段性“驗收”的節點。

    文化體制改革是繼經濟體制改革后的又一重大改革任務,涉及面廣、影響力大、敏感度強。而在這新一輪文化體制改革中,經營性國有文化單位的轉企改制,又被視作“難中之難”,因為它對“文化人”的切身利益,影響最為直接。

    日前,本報記者深入到部分已經、正在或即將轉企改制的出版發行、文藝演出、新聞媒體、電影等單位,采訪他們轉企改制過程中發生的一些故事、變化,甚至是矛盾、思考。從今天起,本版將陸續刊登“轉企改制進行時”的文化調查。希望這些報道,能讓更多人真切了解和理解這一輪文化體制改革,究竟為什么改,向何處改,如何改;更希望這些轉企改制單位的實踐,能為下一階段的改革“路線”提供一些參考樣本。

    改革的確很難,但不改革,注定更難,甚至沒有出路——這是前方記者深入調查后得出的一致結論。

    正是隆冬,安徽省蕪湖市奧體中心的地下室里,散亂地擺放著各類表演道具,由于通風不好,刺鼻的霉味讓人直打噴嚏……

    2006年,蕪湖市將原來的蕪湖市歌舞團、越劇團等6家文化單位整合,組建新的蕪湖市藝術劇院有限公司,成為完全面向市場的國有大型綜合演藝團體。掛牌后的藝術劇院,就在這座地下室度過了改革伊始的陣痛3年。  

    雖然藝術劇院今年已經搬到了寬敞明亮的專用劇場,但對很多員工來說,留在這座地下室的記憶,仍是五味雜陳。

    “皇糧”斷了人心惶惶

    道理人人都懂,具體改革舉步維艱

    2007年8月,同一間地下室里,人心跟窗外的天氣一樣,充滿躁動。

    轉企改制要動真格的了——財政沒賬戶,企業自負盈虧;人事沒編制,所有人員采用聘用制。這兩點,成為最難逾越的關卡。

    蕪湖市藝術劇院現任董事長張承憲至今仍很感慨:“我對改革的困難做好了心理準備,但沒想到會這么難!每天都要面對演職人員和家屬的質問,心力交瘁!”

    瞿凌云是質疑者中的一員。1991年進入蕪湖市黃梅藝術劇團的他,從沒想過會離開心愛的舞臺。“那年8月,全員身份置換的具體方案出臺后,我第一感覺是,天塌了!”瞿凌云回憶:“皇糧一吃就是15年,現在斷了,政府是不是甩包袱不管我們了?劇院領導描述的美好明天,我們也看不到啊!”那段時間,瞿凌云幾乎每晚喝得爛醉。

    幾乎所有進入改制范圍的人,都在惴惴不安。回想起往事,瞿凌云很不好意思:“為了避免被改制,大伙聯合起來抵制領導,軟硬兼施,甚至做了很多不文明的事。”

    “我的桌子被拍過,杯子被摔過……不少人都鉆進了一個牛角尖,沒有辦法心平氣和。”張承憲告訴記者,最多的一次,他要同時面對50多人的質問。

    不少人開始越過劇院領導,往上尋求解決辦法,其主管單位蕪湖市文化委主任宋建華的辦公室,一度成了“接訪大廳”。

    “大家圍著我都問一句話,別人都沒有改,我們為什么改?不改行不行?”宋建華說。

    面對質問,宋建華舉了這么兩個數據:蕪湖市原有8個藝術團體,每年演出不過30場,幾乎是零演出,如今只剩下4家;這么多年,4個劇團250多號人,拿不出一個精品劇目,每年卻要吃掉1000多萬的財政資金。

    “6家單位合并后,留下的幾十箱設備道具是唯一財產,經過篩選,能用的其實只有兩箱,其它的全是廢品。賬面資產也幾乎為零。”張承憲說。

    不改確實不行!這道理人人都懂,但落到每個人身上的改革,仍然舉步維艱。當年8月,第一次職工代表大會對全員身份置換方案表決,除了幾位領導,沒有一個人舉手通過,方案只能繼續修改。

    關鍵時刻,蕪湖市委市政府出臺相關政策。“首先,年滿50歲或工齡滿30年的演員提前退休,享受事業單位退休待遇,這個優惠政策持續到2008年;其次,改企后財政投入不減,并隨財政收入增長而逐年增加,不過采取的是政府采購、補貼等新的投入運行方式;第三,通過追加購買‘補充養老保險’的方法,解決企業職工與事業單位職工退休后的待遇差別問題。”宋建華告訴記者。

    半年后,2008年3月,全員置換方案終于獲得職工代表大會80%以上票數通過。

    那天晚上,宋建華喝醉了。

    “8號干部”集體轉型

    人心順暢,來自實惠和成就感

    不過,票決的通過,并不代表人心的完全順暢。

    張承憲明白:“讓大家丟掉包袱的唯一方法,就是要讓職工享受到改革帶來的實惠,看到廣闊的市場前景和良好的發展機遇。”

    劇院首先拿分配制度“動刀”,實行分配制度三級制,即基本工資、效益工資、獎勵工資,獎勤罰懶的機制很快見效。

    藝術劇院副院長張集敏,是改革開放后第一批進入省藝校的舞蹈專業學生,1986年調進蕪湖歌舞團,很快便成了頂梁柱。“那個時候,我外號‘逢人配’,不管什么舞,我都能配合上。”然而,滿腔熱忱的張集敏很快發現,舞臺跟自己想象的不是一回事。

    “除了政府送戲下鄉,根本就沒有人跳舞。通知9點排舞,10點人還沒到齊,一天下來排不了一場舞。真是‘多我一個不多,少我一個不少’。”張集敏告訴記者。

    那個時候,劇團的人都有一個自嘲的綽號——“8號干部”,除了每月8號,大家可以在會計室領工資時見到對方,其他時候,根本找不到人。“微薄的工資根本沒法養家糊口!”1995年,他選擇了出門做生意,一直到2003年,外界風傳要改革,才重新回到舞臺。

    藝術劇院正式掛牌后,雖然身為領導,張集敏投了贊成票,但他坦承:“未來的路怎么走,其實我心里也沒有底。”

    3年過去了,張集敏慶幸自己選擇了留下,“3年來,每名員工工資都實現了三級跳。即使是去年經濟環境比較差時,我們也演出了186場呢!”

    張集敏爆發出驚人的創作力,每年編舞數十部,“就是工作推著自己走,非常充實,人也有成就感了。”張集敏很享受這種感覺。

    除了工資改革,劇院還開始推行全員營銷模式:將營銷任務細分到個體,推著每個人出去找演出機會,找市場。

    數據顯示了變化:2007年,劇院演出132場,收入129萬元;2008年,演出186場,收入231萬元;2009年,演出場次仍有望突破200場……

    更重要的是人心的變化:藝術劇院掛牌后,不再受事業單位人員編制的限制,一大批人才被選拔進來。轉企改制的實惠,讓大家看到了奔頭,一批已經離退休的緊缺人才,也回來成為 “客座”、“特聘”人員。

    一潭死水被“魚”攪活

    能進能出能上能下,沒有“精氣神”無法支撐

    2009年,藝術劇院從地下室挪到赭山西路的專用綜合演藝劇場,總面積達3500平方米。

    每天早上,趙茹總是最早到達訓練場,開始排舞前的準備。“不早不行啊,現在已經落后了。”趙茹笑著說。

    1992年進入蕪湖市歌舞團時,在大家眼里,趙茹是一名非常有前途的舞蹈演員。然而,6歲就開始練舞的她卻說,進劇團后,自己再也沒有認真練過基本功,“主要是氛圍。大家都無所謂,久而久之,我也就無所謂了。”

    當初,跟大家一樣,趙茹對轉企改制也是心有抵觸,然而,一件事卻讓她的想法發生了變化。“跟新人第一次排舞,大家都做基本功。拉伸韌帶才發現,十幾年的功都快廢了。”趙茹說,那次練習后,腿疼了好幾天,心里也很不是滋味。她開始認真思考改制可能帶來的改變。

    “你相信嗎,跳舞這么多年,28歲才拿到第一個獎,也就是2006年藝術劇院成立后,領導推薦我們參加了一次省里的比賽。過去,根本就不會有人來關心參加比賽這種事,就是混日子。”如今,趙茹已經參加了近10場比賽,幾乎每次都有斬獲。

    2008年,趙茹成為劇團下設的藝術團團長。

    空閑時,趙茹會跟同期畢業的校友打打電話,“那時一起出來的20個人,絕大部分都離開了藝術崗位。我很慶幸,自己仍能站在舞臺上!”

    “要說轉企改制最大的變化,我覺得就是人的‘精氣神’不一樣了,現在真的只想抓住青春的尾巴,在舞臺上多跳幾年!”趙茹說。

    “過去作為事業單位,新人進不來,老人出不去,猶如一潭死水,波瀾不驚。改企之后,最直觀的變化,就是新鮮血液的進入,死水打開一個渠道,更多的小魚游進來,不僅僅讓水活了,更重要的是,過去躺在池塘里睡大覺的大魚,也開始活躍起來!”張承憲用了這么一個形象的比喻。

    趙茹便是張承憲口中的“大魚”。

    而22歲的丁倩則是新鮮的“小魚”。2006年4月從學校畢業后,她成為藝術劇院最早簽約進來的年輕人之一。

    開始,丁倩覺得劇院節奏緩慢:“沒有什么太多的事情干!”隨著改革的深入,丁倩首先感受到了節奏的改變。“改革的腳步越來越快,市場需求越來越大,對演員的要求也更高了!”

    如今,丁倩已成為藝術劇院的“全能選手”,2009年,她已經演出了100多場,對于這種忙碌的生活狀態,她很滿足,而更讓她滿意的,是整個藝術劇院的創新精神在澎湃:“大家都在探討新的藝術,如何讓演出更能得到認可,如何創新舞蹈已經成為平時最大的談資。”

    現在,受到蕪湖動漫節的啟發,丁倩正和趙茹他們嘗試打造一場有關動漫的大型舞蹈節目。盡管隆冬,他們的心中滿是激情……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編輯:鄧京荊


    新聞熱搜
     
    商訊
    專題
    振興中華 民族復興:辛亥革命百年專題
    振興中華 民族復興:辛亥革命百年專題>> 詳細

    各地新聞
    十一屆三中全會標志著中國共產黨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組織路線,標志著中國共產黨人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的偉大覺醒,顯示了中國共產黨順應時代潮流和人民愿望、勇敢開辟建設社會主義新道路的決心。>> 詳細
    點擊排行
      胡錦濤主持政治局會議: 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質 建設文化強國
    政治局召開會議討論擬提請十七屆六中全會審議文件
     
    視覺
     
    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软件| 狠狠噜天天噜日日噜无码| 99久久无色码中文字幕人妻|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国产资源网中文最新版| 国产精品无码v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国产视频| 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久久中文字幕人妻丝袜| 亚洲综合无码一区二区| 无码少妇一区二区三区浪潮AV| 亚洲国产人成中文幕一级二级| 综合国产在线观看无码| 中文字幕无码高清晰| 亚洲AV无码久久寂寞少妇| 中文字幕不卡高清视频在线| 欧美精品中文字幕亚洲专区| 中文字幕日韩欧美一区二区| 日韩欧群交P片内射中文|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观看下载| 一本之道高清无码视频|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永不| 久久精品中文无码资源站| 国产高清无码二区 | 无码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大地资源中文在线观看免费版| 成人免费无码H在线观看不卡| 日韩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不卡| 亚洲熟妇无码另类久久久| 中文无码喷潮在线播放| 久久国产精品无码网站| 国产成人无码区免费网站| 精品深夜AV无码一区二区老年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不卡视频中文字幕|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一区|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字幕色伊伊 | 中文字幕AV中文字无码亚| 成人无码区免费A片视频WWW| 中文无码人妻有码人妻中文字幕| 国产高清无码二区| 国产亚洲?V无码?V男人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