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發展的風電產業直面“成長的煩惱”
無獨有偶,甘肅酒泉風電基地發電機組大規模并網投產的同時,電監會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里通報了該基地兩起風機大規模脫網事故--風機機組性能不完善、風電并網消納難、風機制造投資過熱等問題也在這一系列事故中浮出水面。
史立山指出,與風電行業剛剛起步時擔心風電設備無法自主化的“煩惱”不同,當前風電行業遇到最大的問題是,由于風電發展迅猛,電網建設相對滯后,出現并網難、限電較為嚴重現象。
神華國華能源公司風電受限的情況基本折射出我國風電行業遭遇的“風機空轉”尷尬:2010年國華風力發電量為30億千瓦時,限電超過3億千瓦時。今年前4個月限電高達2.5億千瓦時。
此外,謝長軍說,目前我國有80多家主機制造廠,產能遠遠超出我國風電的投資需求,未來兩三年內,我國的風電制造業將可能出現大浪淘沙、兼并重組的局面。但正是這些接二連三出現的“煩惱”促使業內對如何推動我國風電行業更健康地發展進行深刻思考。
“中國的風電發展不會一帆風順,風電行業5年邁了很大的臺階,進入全球關注、快速增長、規模不斷擴大的階段。”史立山說。風電發展到這個階段,應當更加注重科學和精細化發展,對風電場運行管理提出更高要求,比如風電場要對其設計進行布置優化,要做風電24小時預測預報。大型風電基地建設對能源結構的改變起決定作用,必須把握節奏,講究技術合理布局,切忌急功近利、一蹴而就。
謝長軍說,中國風電未來要從目前的追求發展速度向追求發展質量轉變,從追求裝機容量向追求風力發電量上轉變,從過去大規模基地開發向大規模基地開發與分散式開發“兩條腿”走路上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