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區煤管局、新疆煤監局住烏恰縣巴音庫魯提鄉巴音庫魯提村工作組住村以來,把加強村級組織建設作為“訪惠聚”活動的重中之重,在尋求與探索中,不斷培養黨員隊伍“四個意識”和村黨支部服務群眾的能力,為巴音庫魯提村的發展注入生機與活力。
民情日記上的學與思
“住村以來,我已經有了一些自己的感悟,作為一名‘訪惠聚’活動工作組成員,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還很多。‘訪惠聚’活動三年到底怎樣才算有成效,工作組走后,能給基層、農村留下什么?我們是否真正理解這項工作的意義,是否能找到做好工作的抓手和載體?在缺乏指導的情況下,村‘兩委’是否會一如既往地開展工作,一段時間之后,是反彈回原樣,還是會更好?在我們走后,那些脫貧措施能管多久,是否真的能讓各族群眾長久脫貧……”
“在牧區,我們圍繞‘三項重點工作’做了很多事情,村里各項工作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我認為最關鍵的任務還是協助基層建立一支能勝任工作的基層組織隊伍。通過他們,發動群眾,推動其他兩項重點工作,打造一個有思路、有活力、有政治、有紀律的黨組織,帶領各族群眾過上幸福生活。”2016年6月1日,住村已有三個多月,巴音庫魯提村黨支部在“訪惠聚”活動工作組的指導和協助下,各項工作有聲有色,群眾的呼聲、贊揚聲也越來越多,這些本應該讓工作組組長、村“第一書記”鄭軍感到高興,但他卻獨自一人待在門前,表情凝重,拿著一本厚厚的民情日記,緩緩落筆。
一份對各族群眾深深的牽掛,一份割舍不下的民心情結,他對長久發展的思考顯得真切,白天“走、訪、干”,夜晚“學、寫、思”,這就是一個住村干部的真實寫照。
氈房里面上黨課
4月1日,工作組與村“兩委”、派出所驅車來到吉拉提牧區給黨員上黨課。
在黨員薩特瓦爾地?依不拉依家,牧點的8名黨員全部到齊,屋內懸掛了一面黨旗,一節莊嚴的黨課正式開始。
一場升旗儀式、一面鮮紅的黨旗、一條長長的橫幅、一首激昂的國歌,工作組每到一個地方,都會組織開展這些活動。鄭軍說:“發動黨員、帶好隊伍很關鍵,我希望只要有黨旗和國旗在,在牧區草原上哪怕走的再遠,也會緊緊凝聚在村黨支部的周圍。”
牧點的條件是簡陋的,國旗掛在木桿上隨風飄揚。工作組用自帶的音響,放起了國歌,黨員和牧民們挺直站立,用富有感情的柯語、漢語高唱國歌,嘹亮的歌聲回蕩在整個吉拉提牧區群眾心中。
截至目前,工作組走遍了吉拉提牧區的每個角落,行駛路程達380公里,教育牧民和黨員1100余人次。
微信留言帶來的驚喜
5月23日,工作組組長鄭軍回烏魯木齊休假,剛下飛機,就收到村黨支部書記拜先?阿布都加帕爾發來的微信,內容有四張圖,分別是村干部學雙語、召開“三位一體”工作會議、周一升國旗和組織村民刺繡,這些都是工作組住村后每周都要落實的工作內容。
一股莫名的驚喜和感動涌上了鄭軍的心頭,他說:“在我不在的情況下,村黨支部書記知道去干什么,已經有了去干工作的能力和清晰的工作思路,作為工作組組長,我覺得我們要對村干部有信心。”
工作組剛住村時,村里的工作是比較滯后的,村黨支部書記雖然工作很用心,但是在管人用人、落實制度上能力還比較欠缺,往往有勁使不到點子上,工作有布置,但落實不好,甚至落實不了。為此,工作組緊抓時間和機會,跟村黨支部書記談心、交流,鼓勵他大膽工作,啟發工作思路。
從細節入手培養,在“三位一體”例會、周例會、黨員大會、村民大會等工作中,所有會議、活動都讓村黨支部書記主持,促其發揮主體作用。組織“三八”婦女節、“五四”青年節活動、走進偏遠牧點開展黨建工作和“去極端化”等工作過程中,與村“兩委”一起制定活動方案,細化活動細節。通過一段時間的鍛煉,村黨支部書記組織能力、帶頭能力都有了明顯提升,村黨支部凝聚力、戰斗力明顯增強。
孩子的民族團結教育很重要
“孩子的民族團結教育很重要,我們每個黨員干部都要努力做好這項工作。在孩子們幼小的心靈中播下民族團結的種子,民族團結之花就能開得像花一樣艷麗。”鄭軍在民族團結進步年動員會上對村黨員干部說道。
住村以來,每次組織黨員會議,工作組都會把做好孩子們的教育工作,提上議程。并要求村干部,尤其是黨員干部,要利用好“民族團結進步年”活動,引導學生牢固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民族觀、歷史觀,樹立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工作組積極聯合村黨員干部在村委會廣場、放牧點為孩子們送去《民族團結連環畫》,讓孩子們了解各民族血肉相連、血濃于水的關系。并結合“民族團結進步年”,開展以“民族團結、各民族和諧相處、熱愛偉大祖國、反對極端化”為主題的民族團結宣傳教育進校園活動,讓孩子們參與其中,在互動、交流、分享中,切身感受到各民族的文化傳統,在他們的心靈中播下“中華民族一家親”的種子。(中國日報新疆記者站 毛衛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