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維吾爾族老人買買提?沙迪克攙扶著一位雙腿浮腫的孕婦,從烏魯木齊登上了烏魯木齊至和田5826/7旅客列車,11號車廂列車員王金強得知他們前往葉城,隨即將他們的信息報告給列車長侯高旗。侯高旗來到老人和孕婦面前,用維語告訴他們:“從烏魯木齊到葉城路很遠。一會臥鋪有空鋪了,優先為你們解決。” 買買提?沙迪克連忙感謝,他看著列車長胸前的黨徽,露出了喜悅的笑容,豎起大拇指說:“中國共產黨,亞克西!(維語:好)”
像類似的故事,在往返于烏魯木齊至和田的5826/7、5828/5次旅客列車上,經常發生著。
自6月28日開行烏魯木齊至和田5826/7、5828/5次旅客列車以來,平均每趟列車上座率達110%左右,至7月31日,已安全發送旅客19.3萬人。
記者在和田地區進行采訪,所到之處,所見所聞,深切地感受到了火車帶給和田人民的喜悅。
和田地區墨玉縣扎瓦鄉托格熱克麻扎村95歲的沙依甫汗老人說 “能坐一下火車,我這輩子就沒有遺憾了。”
今年6月28日,喀和鐵路開通運營旅客列車,結束了和田地區不通火車的歷史,世代居住在大漠深處的和田人終于圓了坐火車出行的夢想。五十年代初,和田地區于田縣農民庫爾班大叔騎著毛驢上北京的故事已流傳了半個多世紀,從那時起,和田人民就盼著能有那么一天坐著火車上北京。如今這個愿望變成了現實,和田人民不知有多高興。
當年騎著毛驢上北京的庫爾班?吐魯木大叔的孫子亞森特意坐上了這首趟列車,他說坐火車出門不僅快而且很安全:“曾經我的爺爺騎著毛驢去北京,今天我終于坐上了火車,感覺火車非常舒服,今后有機會的話會去北京、會去喀什去游玩。”
“我以前從來沒有見過火車,共產黨讓我坐上了火車!”。火車首發那天,在干凈明亮的候車室等候上車的阿布都克熱木?排孜買提老人聲音哽咽、淚水盈眶。他說:“這次我去烏魯木齊,以后,我還想坐火車去內地更多的地方旅游觀光。”
和田至烏魯木齊間113 元的硬座票價僅是公路班車的三分之一,這讓第一個買到火車票的61歲老人丁敢很激動:“這趟列車我盼望了幾十年了,實現了我一個夢想”。
得知和田至烏魯木齊的火車開通后,和田市民何會明連說“太好了”。何會明的父母和10歲的女兒住在昌吉市,他和妻子在和田市上班。每隔一個多月,他和妻子就要回昌吉看望父母和女兒。因為坐客車時間太長,他們每次回家都坐飛機或開車。一年下來,僅路費就得1萬多元,這筆支出讓收入不高的何會明很頭疼。何會明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以他一年回家10次計算,購買和田至烏魯木齊的打折飛機票得700多元,來回一趟是1500多元。如果開車,算上油費和過路費,來回一趟得花1700多元。一年下來能省1萬多元路費”。
和田至烏魯木齊的火車開行后,通過和田火車站這個窗口,讓和田各族人民也感受到了鐵路服務的新氣象。在開行首趟列車那天, 和田地區廣播電視局退休干部馬合木提?依明像個孩子似的,在站臺上一會看看這邊嶄新宏偉的和田站,一會看看那邊窗明幾凈的列車,連連翹著大拇指,“真誠地感謝黨和國家對我們少數民族地區的關懷”。
黃女士從內地來和田10余年了,談起1999年來和田時,當聽說和田還沒有通火車,覺得是件很不可思議的事情。黃女士得知這條鐵路通車后,將首先用于貨運,黃女士說:“和田地處沙漠腹地,貨運成本高,火車貨運開通后,運進和田的物資將更為豐富。”
市民阿不來提是和田本地人,今年28歲,阿不來提長這么大還沒坐過火車,見到火車也只是在電視里。阿不來提告訴記者,自己有很多親戚在喀什,爺爺那輩去喀什要騎毛驢,現在爸爸每次去喀什雖然坐汽車,但也要一整天才能到。由于交通不便利,親戚往來也不密切,很多親戚關系也疏遠了。現在有了火車,和田到喀什來往方便多了,只要火車開通,自己一定要坐趟火車去喀什看看。
一位左腿殘疾,行動不便的維吾爾族老大爺在列車工作人員的攙扶走下列車后,激動地說“鐵路服務真的亞克西!”
為了把列車建成造福和田人民的幸福列車,承擔著喀和鐵路各個車站客運服務工作的烏魯木齊鐵路局阿克蘇車務段,從700多名職工志愿者中,精心挑選業務技術骨干,通過業務技能、儀容儀表、禮貌用語、服務標準等培訓,組建了一支“業務硬、素質高、服務意識強”的職工隊伍。
面對沿線98%是少數民族的實際,語言成為擺在新線鐵路人面前最大的一道難題。該段黨委決定在全體客運人員中開展“雙語”(漢語、維語)學習。一時間,該段從上到下,迅速掀起了學習“雙語”的熱潮。少數民族與漢族職工互結對子,互為老師,大家利用班前學習和閑暇時間,模擬售票和旅客組織場景,集中進行禮貌用語、服務用語和日常用語的訓練,大家比學趕超、活學活用,使客運人員的“雙語”水平很快便得到了提高。
為方便各族旅客出行,沿線各車站候車廳設立了旅客咨詢臺,解答了各族旅客提出的各種乘車疑問,在進出站、售票廳、供水處等場所還設立了用醒目雙語標明的乘車公告和服務揭示,安排客運服務人員提供“雙語”解說,使旅客在火車站就如同在家中一樣行動方便,交流自如。為提供最優質的旅客出行服務,車站對老、弱、病、殘、孕等重點旅客,實行全程“一站式”服務。據統計,自開通運營以來,車站共為殘疾、行動不便的病人和老人提供特殊服務100余次,受到了各民族旅客的高度贊揚。
喀和鐵路開通前期,烏魯木齊客運段就積極籌備組建和田車隊,車隊配備了維吾爾族專職黨總支書記,將途徑的24個營業站站名譯成維語,印發給每一名乘務員,并利用“每班一句話”等時機,組織職工學習維語報站和日常維語溝通,努力解決服務中因語言障礙帶來的困難。還將列車到站時刻、運行公里、票價翻譯成維文,張貼在每節車廂乘務間門,方便維吾爾族旅客閱讀了解。同時列車清真餐車針對維吾爾族生活習俗,推出大盤雞、拉條子、揪片子等民族特色佳肴。
7月25日,5828次列車緩緩開出了和田站,列車沿途遇到了高溫和風沙的侵襲,突然有一名維吾爾族旅客暈倒。列車長王黎麗迅速趕到現場,發現該旅客中暑了,于是讓旅客平躺在坐席上,用濕毛巾給這位旅客敷頭并從服用人丹,涂抹清涼油。當看到暈倒的旅客終于慢慢醒了過來,該旅客的家人非常的感動,緊緊地握住了列車長的手說不出話來,此時車廂內響起了一片熱烈的掌聲,大家為民族團結一家親而感動。
7月20日, 5826次列車到達吐魯番站時,有兩名維吾爾族老人持吐魯番至喀什的無座票登上列車,細心的列車長依明江看到其中一位維吾爾族老大爺身體掛著引流袋,趕緊上前詢問,得知這是一對夫婦,老伴剛做完手術,要趕回喀什。依明江連忙將老人安排在12號車廂,動員周圍旅客給老大爺讓出座位,并囑咐列車員重點關照老人,乘務員紀美燕、田云強一路上為老人端水遞藥,餐車還給老人送來松軟可口的清真面條,把兩位老人平安地送到了喀什站,兩位老人下車時流下了感激的淚水。
為了把喀和鐵路建成服務和田各族人民的幸福線,烏魯木齊鐵路局在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組成了各項服務組,深入到和田地區縣鎮社區、學校、廠礦企業,用“雙語”向當地各族群眾普及鐵路知識和宣傳旅行常識,受到當地各族群眾的好評。
和田縣拉依喀鄉恰喀瓜果經銷公司經理吐地買買提難掩內心的喜悅:公司的1000噸瓜果直接可以裝上火車運往內地,再也不用為周轉而費心了
位于新疆最南端的和田,地處昆侖山和塔克拉瑪干沙漠之間,由于自然環境惡劣,當地農業基礎比較薄弱,農牧民增收渠道狹窄,農村二、三產業發展緩慢。但喀和鐵路沿途卻是礦產資源和農產品富集區。長期以來,由于交通不便,這里的人們出行很不方便,豐富的礦產資源和農產品更是很難運出去。
全長488公里的喀和鐵路連接南疆10個縣市,全線共設喀什、疏勒、阿克陶、英吉沙、莎車、澤普、葉城、皮山、墨玉、和田10個客運車站,規劃運輸能力為客車每日6對,貨運每年1300萬噸。喀和鐵路的通車,與蘭新鐵路、南疆鐵路、精伊霍鐵路、奎北鐵路緊緊相連。 為了提高旅客乘坐列車的舒適性,喀和鐵路全線采用跨區間無縫鋼軌,據鐵路人員介紹,這在新疆還是第一次。
和田陽光沙漠玫瑰有限公司總裁劉天志說,和田鐵路通車后,公司充分考慮鐵路運輸資源的優勢,重新制定遠景規劃,把原來僅限于南疆的市場拓展到國內外。和田地區成產瓜果,每年秋收時節,當地老百姓都為瓜果外銷運輸問題發愁,今年當地政府專門與鐵路對接,老百姓種出的核桃、石榴、瓜果可以通過這條路,走向全國各地。和田特色林果種植面積達到了215萬畝,林果精品園突破了100萬畝,年產果品在40萬噸以上。核桃、紅棗、杏子、桃子等果品成熟時,受當地加工企業生產線少的限制,無法完全消化,大量果品需要及時外運,運輸車輛緊張、運距長等因素嚴重困擾著林果商販,制約著地區林果業發展。
火車通車后,和田縣拉依喀鄉恰喀瓜果經銷公司負責人吐地買買提難掩內心的喜悅,他說:“火車通車了,真是太好了,我很高興。我公司每年向外運輸的瓜果在1000噸左右,過去都是通過汽車運輸到烏魯木齊、喀什、阿克蘇后,再通過火車運輸到北京、山東等地,車輛運輸費每公斤近1元錢。每倒換一次車,還需要雇傭工人裝卸,由于是運輸旺季,費用高且裝卸工難找。
在和田,所有的林果大戶、商販都跟他倆面臨的問題一樣,果品運輸難讓他們犯愁,因運輸產生的不必要費用讓他們心痛。火車貨運開通后,困擾他們的這一局面將會得到改善。
喀和鐵路建成通車后,受到了和田蔬菜商販的廣泛關注和一致稱贊,都認為這是一項造福和田百姓的重大民生工程,今后運輸蔬菜的渠道將更加暢通便捷。
和田昆侖農產品批發市場內,蔬菜商販艾比布拉一邊指揮工人卸菜,一邊和記者交談。他剛從烏魯木齊調運了一車西紅柿,向和田的零售商販批發。他說:“到了冬季,和田的部分蔬菜供應不足,我每個星期從烏魯木齊調運蔬菜3趟,每次20噸。因為路途遙遠,雇傭了一名司機,我們倆人輪換著開車,就這樣還很累。為了節省時間,車子都是不分白天黑夜地跑,很不安全。現在火車通了,我可以在烏魯木齊直接裝一個車皮運輸到和田,既安全也便捷。今后,我計劃把生意做大一點,讓和田人民四季都能吃到品種豐富、價格實惠的蔬菜。”
和田昆侖農產品批發市場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市場距離和田火車站只有1公里多,火車開通后,無論是運進還是運出蔬菜,都非常便利。目前,僅在市場內交易蔬菜的批發商販就有20多位,每到冬季,從外地調進蔬菜的次數頻繁、數量多,運輸成本高,冬季蔬菜價格常常是居高不下。火車的開通,暢通了蔬菜運輸渠道,蔬菜品種將會更加齊全。
來源:中國日報新疆記者站(記者 毛衛華) 編輯:孫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