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巴平措在仲巴措勤白朗浪卡子等縣農牧區調研時強調
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和區黨委重大決策部署
推動農牧區經濟社會更好更快更大發展

向巴平措在措勤縣江讓鄉視察人工種草情況。蔣蓋 攝
13日至17日,自治區黨委副書記、自治區人大常委會主任、自治區黨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向巴平措先后深入日喀則地區仲巴縣、阿里地區措勤縣、日喀則地區白朗縣、山南地區浪卡子縣等縣農牧區,親切看望基層干部群眾,實地調研“8·25”仲巴地震災后重建、農牧業特色產業發展、農牧區民生改善等情況。他強調,我區各地各部門要進一步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談會精神,嚴格按照中央和區黨委的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著力提升一產,堅持“區域集中、規模做大、質量提升、效益提高”的工作總要求,扎實推進高原特色農畜產品基地建設,促進我區農牧民生產生活條件改善、收入快速增加,推動農牧區經濟社會更好更快更大發展。
2008年8月25日,日喀則地區仲巴縣隆嘎爾鄉境內發生里氏6.8級強烈地震。這次地震雖然沒有造成人員傷亡,但是使大量的當地部分群眾的房屋和學校的校舍成了危房。如今,“8·25”仲巴地震災區家園重建得如何?牧民群眾的生產生活恢復得怎么樣?災區學校建設得好不好……災區的點點滴滴牽動著向巴平措的心。
9月14日一大早,向巴平措不顧路途勞頓,來到距離仲巴縣城210公里的“8·25”地震中心區隆嘎爾鄉。在當地牧民群眾們的簇擁下,向巴平措來到嘎吉、嘎瑪等牧民群眾新建的安居新房,與他們促膝交談,詳細了解重建家園和生產生活恢復情況。說起如今的生產生活,嘎吉的話匣子就打開了,他對向巴平措說:“雖然地震使我的房子出現嚴重裂縫不能再住了,可是在各級黨委和政府的幫助下,災后的第一年我們就住進了重建的安居新房,牧業生產也沒耽擱,今年還拿到了4000多元的草原生態補償款……”震后,在隆嘎爾這個偏遠的高寒牧區,156戶群眾像嘎吉一樣住進了重建的新房,173戶群眾的房屋也得到了有效的維修,重建一新的鄉中心小學里,孩子們接受到良好的教育,健康快樂成長。看到如今欣欣向榮的隆嘎爾鄉,向巴平措很是欣慰。
離開仲巴縣隆嘎爾鄉,向巴平措一行長途跋涉驅車前往阿里地區海拔最高、條件最艱苦的措勤縣調研。當汽車行至措勤縣達雄鄉境內,草原上一頂升起裊裊炊煙的牦牛帳篷,引起了向巴平措的注意。在年過半百的牧民益西曲珍的帳篷里,向巴平措與她聊起了家常。當了解到益西曲珍一家雖然在冬春草場有游牧定居新房,但夏秋季節全家8口人依舊過著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住在不足15平方米的帳篷內,在這里的牧民群眾大都生產生活比較艱辛,而且當地群眾中普遍患有心血管、關節炎疾病又得不到及時醫治時,向巴平措很受觸動。他語重心長地對隨行的涉農部門負責人說,西藏發展的重點和難點在農牧區,改善農牧民生產生活條件、增加農牧民收入始終是我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首要任務。當前,我區農牧業的發展離不開土地和牲畜,對牧民群眾來說,“牛頭羊頭還是拳頭”,但僅僅在現有的土地和牲畜上做文章是不夠的,我們必須積極地引導和扶持牧民群眾著力發展特色農牧業,走牧業特色產業化道路,才能更好地推動農牧業生產上水平,更快地增加群眾的收入,從而讓農牧民的生活水平和質量得到提升。
位于措勤縣磁石鄉格瑪村的紫絨山羊原種場,是一家集科研、生產、推廣于一體的科研單位,這個廠成立十幾年來,不斷為紫絨山羊養殖提供優良種源和先進的科技服務,為當地紫絨山羊產業的發展壯大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撐。向巴平措在紫絨山羊原種場詳細了解了原種場通過發展科技示范戶,向農牧區輻射良種繁育體系,加快區域特色產業發展速度,帶動周邊百姓增收致富的情況。他強調,紫絨山羊產業作為措勤的一個特色優勢產業,要加大紫絨山羊科技成果轉換示范力度,積極探索與發展紫絨山羊規模化養殖運行機制,以科技帶動特色產業的優化升級,真正使紫絨山羊產業成為當地牧民增收致富的“搖錢樹”。
在措勤縣磁石鄉加繞村調研時,向巴平措對當地牧民群眾自發成立牧業經濟合作組織,使以往松散粗放的傳統牧業經濟得到適當規模化、集約化發展,既解放了富余的勞動力、又較好地提高了牧業生產力給予充分肯定。他希望,鄉親們把發展牧業經濟合作組織建設作為增收的重要抓手,進一步提高牧業發展的水平,實現增收增產,過上更加富足幸福的生活。
九月的措勤秋意漸濃,草原已變得一片金黃。但是當向巴平措一行來到海拔4900米的措勤縣江讓鄉人工種草基地時,看到的卻是郁郁蔥蔥,綠意盎然。牧民平措加參自豪地對向巴平措說:“在這么高海拔的地方搞人工種草,一開始群眾心里沒有底,都懷疑人工種草能否搞成功。但是這些年,在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群眾通過人工種草嘗到了甜頭,用這里種出來的草搞短期育肥,不僅縮短了牲畜的出欄周期,牲畜的膘情也比以往好了許多,群眾的收入也提高了。今年,我們還自發投工投勞擴大人工種草面積400畝。”聽了平措加參的介紹,向巴平措很是高興,他要求有關部門對當地群眾發展人工種草繼續給予大力支持,使牧民群眾的致富路子越走越寬廣。
調研期間,向巴平措還聽取了仲巴縣和措勤縣的工作匯報,對近年來仲巴縣和措勤縣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可喜成績給予肯定。他要求要全面貫徹落實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談會精神,按照中央和自治區的各項決策部署,結合當地實際,拓展發展思路,立足優勢資源,因地制宜謀發展,推動當地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社會局勢持續穩定、各項事業全面進步、群眾生活顯著改善,實現經濟社會更好更快更大發展。
9月17日,向巴平措來到日喀則地區白朗縣,深入巴扎鄉彭倉村農戶蔬菜種植基地、康桑農產品發展有限公司和農業科技示范園,就當地農牧業產業化發展進行調研。
在巴扎鄉彭倉村農民普窮家的蔬菜大棚里,向巴平措關切地問他收入怎么樣?普窮回答說:“今年前兩個月,僅溫室蔬菜大棚收入就有2800多元。加上種植青稞等收入,今年我家人均純收入至少有8000多元。”向巴平措又問:“那你這里種出來的果蔬銷售難不難?”普窮自豪地說:“我們白朗的瓜果、蔬菜都很有名,市場上供不應求,銷路一點都不愁。” 在場的村民拉巴次仁補充道:“2007年開始推廣蔬菜無公害生產和標準化操作,截至今年8月底,全村蔬菜純收入86萬元,人均收入2585元,是種植青稞收入的近15培。如今我們村已實現戶戶有科技明白人和蔬菜種植技術員。今年,應兄弟縣市邀請,有9名群眾到外地去當技術員,月平均工資在3000元左右。”聽了村民們的話,向巴平措很是高興。
在聽取白朗縣農牧業產業化工作匯報時,向巴平措對白朗縣積極發展農牧業特色產業,形成一批具有一定規模的特色優勢產品基地,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和農牧民收入的快速增加給予高度評價。結合此次調研的所見所聞,向巴平措全面分析了我區農牧業發展的形勢,并著重就加快我區特色農牧業發展發表重要講話。他指出,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談會再次強調了西藏工作在黨和國家戰略全局中的重要地位,特別指出西藏是重要的高原特色農產品基地,要做大做強特色優勢產業,培育具有地方特色和比較優勢的戰略支撐產業,促進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胡錦濤總書記在參加全國兩會時再次提出“要把西藏建設成為重要的高原特色農產品基地”。可見,打造重要的高原特色農產品基地,是黨中央對西藏發展戰略的定位。我們必須深刻地認識到加快特色農牧業發展是黨中央的戰略決策,是我區的自然選擇,是實現我區農牧業跨越式發展的內在要求,更是促進我區農牧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他強調,全區各級各部門要堅持“區域集中、規模做大、質量提升、效益提高”的工作總要求,加強特色農畜產品基地建設;要堅持產業化發展原則,提升一產,促進增值;要堅持走有中國特色、西藏特點的農牧業發展路子,做強一產,形成品牌;要進一步加強項目建設和提高管理水平;要認真對待和解決好特色農牧業建設中的農牧民組織化程度、特色產業滾動資金回收、特色農牧業產業科技推動、特色產業發展與農牧民增收等具體問題。以特色農牧業的加快發展,促進農牧民生產生活條件改善、農民收入快速增加,實現我區農牧區經濟社會更好更快更大發展。
調研中,向巴平措一行還視察了仲巴縣扎巴耶礦區、日喀則市郊成片植樹造林工程和山南地區浪卡子縣朗杰塘萬畝飼草基地,并就做好下一步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
自治區各相關部門和阿里地區、日喀則地區、山南地區負責同志陪同調研。
來源:西藏日報 編輯:鄧京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