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調研”為云南推進工業發展大會拉開序幕
昨日,一次高強度的“一線調研”為全省推進工業發展大會拉開序幕。
由省委書記秦光榮,省委副書記、省長李紀恒,省委副書記仇和,省政協主席、常務副省長羅正富帶隊,數百位各地各部門及企業負責人,深入園區、企業、工地現場觀摩。規格之高、規模之大,在云南工業發展史上尚屬首次。
10個小時時間、8個調研點,風塵仆仆。密集的行程,催生出強烈的緊迫感——以工業的大發展,推動云南經濟的大跨越。
李江、張田欣、曹建方、辛維光、劉維佳、李培、晏友瓊、程映萱、和段琪、白保興、丁紹祥、車志敏參加調研。
一
玉溪研和工業園區,成片的標準廠房內,機器轟鳴。
該園區于2009年12月破土動工,短短一年多的時間,已初步形成集鑄造、零部件制造、機床整機生產、光機制造等為一體的數控產業集群。
支撐這一飛躍的,除了良好的政策環境外,還有兩大制度創新之舉:
一是產業聯盟體制度。由龍頭企業云南正成功精密機械有限公司發起成立了玉溪臺正機床裝備產業聯盟體,聯盟內企業產品相互供應,共同培育市場,共同抵御風險,通過“抱團取暖”,實現了集群發展、集成創新和集聚效應。
二是以園招商、以商招商、以商建園的招商引資制度。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招商優惠政策和獎勵辦法,以標準廠房建設為載體,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影響力,目前已吸引來自臺灣、上海、廣東等地的14戶企業加盟。
啟示:工業園區是全省工業跨越發展的主戰場,我們要不斷優化招商引資環境,落實好標準廠房建設、稅收減免、就業定補等優惠措施,實現園區招商引資的突破。同時,應高度重視配套產業發展,提高產業聚集度,降低企業生產經營成本,形成帶動力強的產業集群。
二
玉溪數控機床產業二期項目是一個用地上山項目。工地現場,秦光榮與研和工業園區管委會主任姚學松算起了“成本賬”。
“在這種山地上搞開發,一畝要多少錢?”
“荒坡荒地3萬塊一畝,有的6萬塊一畝,綜合下來每畝給老百姓的地價在5萬元。每畝地的基建成本在七八萬元,一畝低丘緩坡山地總的開發成本大約在十二、三萬元。”
“壩區每畝地的成本多少?”
“我們大幅提高了耕地質量補償費之后,拿地和開發成本算一起,壩區一畝地的成本在80萬元以上。”
“這么說,我們使用山地優勢還是比較明顯的。”
一組數字反映了用地上山的綜合效益:玉溪市通過規劃調整,全市增補壩區基本農田15575公頃,保護率從51.56%提高到80.24%,新增建設用地從壩區調整到山區布局達到1363公頃,提供了新的廣闊發展空間。
啟示:用地上山,不是上很陡峭、險峻的山,而是指低丘緩坡,連綿起伏的丘陵地帶、城市壩區的邊緣地帶、坡度不大的緩坡地帶,特別是荒山荒坡,作為建設用地。用地上山的一個關鍵是“用得起”,必須要完善政策引導,做好配套服務,努力降低企業投資成本。
三
一個老品牌如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煥發生機?
“以資源為核心、以創新為靈魂、以市場為導向。”云南白藥集團作出了響亮的回答。
該公司在充分利用“云南白藥”這一核心資源的基礎上,準確把握市場脈搏,創新研發了透皮產品、牙膏、洗浴產品、藥妝等一系列新產品,得到了消費者的認可,企業也由此獲得了高速的發展。
剛剛入駐昆明螺螄灣小商品加工基地的云南奧斯迪實業有限公司一派繁忙景象,公司總經理沈長虹說:“我們已經是西南地區最大的制衣企業,產品打入了省內外多個市場,產銷兩旺。”
制衣車間里,安徽姑娘小張告訴記者,她每個月能拿到2600多元,比在老家打工掙得多。
據了解,奧斯迪企業現在有1200多名員工,而整個螺螄灣小商品加工基地未來能提供10萬多個就業崗位——這不僅能創造巨大的效益,更是一個富民產業。
啟示:云南擁有4600多萬人口的消費市場,還面對南亞、東南亞大市場,如何把巨大的市場需求轉化為產業發展動力,推動產業轉型升級,這是云南工業發展中應該重點思考的一個問題。(李繼紅 謝煒 朱毅)
來源:云南日報 編輯: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