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茶博會現大單 一機構一次性預訂100噸
日前,在第七屆茶博會組委會舉辦參會茶葉產區與茶葉銷區對接會上爆出驚人消息,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茶產業發展研究中心、歐盟—中國交流協會、內蒙古茶葉之路研究會等聯合主辦,北京東方瑞德國際文化交流中心承辦的“重走茶葉之路”組委會宣布:要在云南購買28萬份茶葉。
云南多家茶商表現出極大興趣,紛紛要求參與。如果按照普通茶餅約400克的重量計算,此機構計劃購買的茶葉超過了100噸。
“今年6月將有120峰駱駝組成的大型駝隊,從內蒙古出發,來到中國內地18個產茶區馱茶,沿著先輩的足跡,踏上萬里茶路,橫跨中國7個省、市、自治區,行程8000余公里。”“重走茶葉之路”活動組委會副主任兼秘書長胡明方介紹,本次活動計劃歷時兩年,同時啟動橫跨歐亞大陸蒙古、俄羅斯、法國巴黎的相關活動,在活動的終點法國巴黎將舉行中國茶與法國紅酒的對話。
“具體的購買價格要大家協商,但組委會要求此28萬份茶需由QS認證企業制作,報經國家茶葉質量檢測機構檢驗合格。”胡明方說,28萬份紀念茶包括21萬份普洱茶和7萬份云南紅茶,整個活動中將對云南的茶葉進行大舉推介和宣傳。另外,“重走茶葉之路”大型系列活動組委會還將向云南省茶產區捐贈200萬元的“噴施寶”茶葉專用葉面肥,促進茶芽生長,增強茶樹耐旱能力。(喬長紅)
●相關新聞
健康有機普洱茶漸成市場新寵
第七屆“茶博會”在昆舉行以來,一股“生態”、“有機”茶葉風溢滿春城。
一塊茶餅
8個國家級質量認證標識
“不用質監局來檢查,我們都主動送檢。”茶博會上,5號展廳內一家來自瀾滄帕賽村的商家笑著說,自己家的古茶樹屬于墻內開花、墻外香,在本省還不算出名,但是在北京、廣東、廣西等地則是供不應求,自家的茶葉都是從古茶樹上采摘下來的,自然生態。
逛過本屆茶博會的人都有一種親身感受,和瀾滄商家一樣,今年茶博會上,茶商們都愿意用“自然”、“生態”、“有機”作為茶葉的促銷亮點,甚至部分茶企通過照片、視頻把茶山的真實面貌搬到了茶博會現場。
勐庫戎氏是云南雙江的一家茶企業,在6號展廳內,占的展覽面積有普通茶企的3倍大。該企業主要展覽的就是有機茶的生產、生存環境,以及產品質量控制模式。
在一塊標價3位數字的茶餅上,記者看到,300克的外包裝上居然擁有8個國家級的認證標識,包括QS、聯合國糧農組織、國際有機農業運動聯盟、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等認證的各種標識。
“有機茶肯定是市場銷售的熱點,購買的人多,我們2400元/公斤的冰島茶,幾乎都是內銷,很少有多余的能流通到市場上。”勐庫戎氏相關負責人介紹說,無論是出口,還是國內市場,質量認證已經成為茶葉銷售的首要通行證,公司對茶葉產品控制有非常嚴格的模式。
186道繁復工藝
保障茶葉農殘為零
3月,市場傳言“普洱茶致癌”,隨著質監部門的介入,第三方檢測數據的權威公布,謠言不攻自破。
4月11日,中國9大茶葉品牌涉嫌“農殘門”,其中包括碧螺春、鐵觀音,普洱茶幸免。
“質量有多重要?我們爭取進入博鰲亞洲論壇時,對方不僅要我們所有的質檢報告,而且所有禮品都要現場再檢驗,所以那一屆我們是博鰲亞洲論壇唯一指定的茶禮。”貢潤祥總經理王大斌說,這幾年,農產品行業包括茶葉行業中,產品質量時常受到質疑,稍有不慎對于企業、對于行業來說,就是毀滅性的打擊。所幸普洱茶有天生的優越環境,首先云南普洱茶種植是大葉種,相比小葉種更不易招惹蟲害。因此,農藥殘留的問題可以得到控制。其次,云南普洱茶都種植于大山之中,云南整體自然環境好,工業不發達,因此空氣質量、生態可以保障。
王大斌介紹,“憑借186道復雜繁瑣的制作工藝,運用納米小分子技術,使我們公司的茶葉農殘檢測為零。”(吳雙紅)
來源:昆明信息港 編輯: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