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明身份:趙爾宓院士論文成轉機
不過,轉機卻緊接著在7月22日出現。當天上午,昆明市森林公安局將查獲的一批爬行動物移交給野生動物園收容,其中就有幾只普通的山烙鐵頭蛇(通常所說的山烙鐵頭蛇均指其指名亞種)。這些蛇和前述身份不明的毒蛇僅在外觀看區別就很大。這讓工作人員更加確信,神秘毒蛇絕不是普通的山烙鐵頭蛇。
隨后,為了找到能證明這條毒蛇身份的有力證據,野生動物園開始尋找突破口——既然有五六個人堅定認為是貢山烙鐵頭蛇,那么就從尋找貢山烙鐵頭蛇的資料查起吧。然而,由于相關資料奇少,云南野生動物園費勁周折只查找到:Zhao于1995年命名。“‘zhao’可能是指著名動物學家、中國兩棲爬行動物分類學泰斗、中國科學院院士趙爾宓。”憑借這一條線索,野生動物園開始尋找趙爾宓發現或命名貢山烙鐵頭蛇的相關文獻,最終查找到:1995年第3期《四川動物》發表了趙爾宓的學術論文:《我國幾種蛇的種下分類》,趙爾宓在文中描述了貢山烙鐵頭蛇發現和研究的過程,并明確敘述了鑒別特征:“腹鱗159-l69,平均163.5;尾下鱗49-63,平均54。左右鼻間鱗隔2枚小鱗,色斑與指名亞種相似。地理分布云南西部瀘水縣片馬以北高黎貢山。”得到這一準確的鑒別標準后,野生動物園爬行動物負責人白拓立即對收容毒蛇的相關數據進行核實。經兩次核對鱗片,收容毒蛇的腹鱗數為159,尾下鱗為53,左右鼻之間有2枚小鱗!這條毒蛇,正是貢山烙鐵頭蛇。
這蛇分布狹窄 數量稀少
從收容該毒蛇,到現在鑒別其身份,已過去半月有余。從最初的發帖討論,到之后向民間求證,再向專家求證,最后,終于通過命名者的論文找到突破口。現在,這條毒蛇的身份已經查明,究竟其是否珍貴,白拓說:“珍貴與否不好說,不過,分布范圍狹窄,數量稀少,這是肯定的。”云南野生動物園表示,非常感謝關心這條毒蛇身份的人們,大家提供了自己所知道的知識,細致描述可能的物種名稱、習性等,為這條毒蛇身份的最終確定提供了很大的幫助。野生動物園也會秉承嚴謹的作風,對收容的每一個動物,都從負責任的確定其身份開始,做好每一步工作。市民如果碰到受傷、受困或是需要救助的野生動物,均可以撥打野生動物園的收容電話:0871-5011099,或可直接送到位于北市區灃源路的野生動物園收容拯救。
來源:中國日報云南記者站(通訊員 李麗 記者 李映青) 編輯: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