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回扣何以積弊難除?
談及醫務人員收受醫藥回扣,浙江省衛生廳廳長楊敬稱:“任何理由都不能成為收受回扣的托詞。”凡觸及這條“高壓線”的,都要一查到底,查實一個處理一個,絕不手軟。
然而,為何不斷有醫務人員屢屢觸及這條“高壓線”?
楊敬認為,醫藥商業賄賂屢禁不止,和處罰力度太弱有較大關系,“比如杭州市衛生局,每個季度都會檢查抗生素超量使用的問題,但罰款額不大,有的醫院還采取科室人員均攤的方式來認罰。”
為杜絕醫藥商業賄賂,浙江正在全省衛生系統內進行自查自糾活動,對于拒不自查自糾,沒有在規定期限內主動上繳或繼續收受回扣的,將依法從嚴從重處理。浙江省衛生廳也表示,將完善醫務人員醫德信用檔案,將醫德信用考評結果與職稱評定、職務晉升掛鉤。
醫藥界業內人士提到更多的則是“以藥養醫”的體制。“只要這種體制不變,收取回扣就沒法從根源上消失。”一名在浙江從事醫療工作十余年、深諳行業狀況的醫生告訴記者,加強醫風醫德教育、督促醫務人員自律固然重要,但是解決問題的關鍵,還是應該從歷史根源入手,解決體制弊病。
“現在大家知道的,臺面上的‘回扣’都只是冰山一角。”上述人士舉例說,一些醫生收受回扣的方式千奇百怪,例如呼朋喚友請客吃飯,快結束時就給醫藥代表打個電話,讓他過來簽單,他自己則先走一步,“像這種,雙方都不用見面,沒有現金過手的,要查都難。”
至于如何解決“以藥養醫”的弊病,他認為,財政對公共醫療的投入需要大幅度增加,“醫院的基礎建設、設備等的投入,已經背上了很大的壓力,醫療服務收費常常入不敷出,醫生也普遍覺得收入對不起自己的學歷以及付出,不靠藥來養,靠什么養?”
在8月25日的電視電話會議上,浙江省分管衛生、教育的副省長鄭繼偉坦言,浙江在推進醫改的進程中,仍面臨不少困難和問題,比如醫療衛生系統長期積累下來的體制機制問題還沒有得到有效解決,一些社會反響比較強烈的問題和行業不正之風依然存在。
鄭繼偉表態說,浙江省政府將以體制機制改革入手,壓縮藥品回扣的空間。目前,浙江省已確定三分之一縣(市、區)開始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從醫院收入結構和支付方式改革兩方面入手,打破公立醫院“以藥養醫”的局面。
來源:廣州日報 編輯:馮媛